论课堂管理的三大“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文斌
摘 要: 课堂管理包含着真实、复杂、多纬度的客观因素。要提高课堂管理质量,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注重“情境创设”方法在课堂管理中的运用,从而真正做到课堂管理与教学、教师、学生三大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课堂管理 教学 教师 学生 情景创设
课堂管理,无论是出现在哪门学科,还是面对不同的受教对象,都是一门艺术,甚至更确切地说,它是教师在课堂环境中通过对学生的有效管理所演示的一段特定时间的教学艺术。时至今日,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特别是“情境创设”课堂教学形式的引入,它更加倡导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强调创设情境、开发潜能,让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此背景下,课堂管理面临着重要的课题挑战就不言而喻了。这种课题挑战不仅来自于打破注重秩序和程序的旧式课堂管理范式,还旨在构建一种朝向灵活、民主及柔性的新课堂管理范式。为此,基于情境创设下的课堂管理应该更好地把握新课改的理念,实现教学、教师与学生三大“关系”在课堂情境中的协调,实现新的课堂管理范式的转型。
一、课堂管理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的过程,亦即课堂管理的过程,二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在情境创设的条件下,教学过程就有了它鲜活的教学目的。这种目的通过教学和课堂管理的互动作用下,使教学过程中的诸变量发生相互影响,塑成一种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学影响课堂管理。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丰富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情境,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意志领域,从而使学生主动思考、理解,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事实上,教学设计充分与否,将引发一系列的课堂问题,影响课堂的有效管理。例如,一位高中生的每节课注意力保持时间大致在35分钟左右,而有些教师喜欢在自己的教学上搞“满堂灌”的形式,这种形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也会出现一些学生破坏课堂氛围的现象,从而降低课堂管理的效能,影响教师自身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课堂管理也会影响教学。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创造性地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新概念,揭示儿童在智力发展上还有待于开发的潜能区域,这种潜能表现为儿童可以借助成人的帮助、集体活动实现儿童智力的提升。而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践行开发学生潜能区域的任务,并且最大可能地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使学生融入教学的活动中,通过班集体学习的行为方式,促进他们最近发展智力区域的开发。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实现课堂的管理,不如说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促进教学的优化。课堂管理,亦教学,这种价值理念在当前全国上下课改活动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明证。
实际上,运用情境创设原理加强课堂管理,更有利于教学与课堂管理的互动,更能论证“知行统一”的教育原理。换句话说,若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实现成功高效的“情境创设”,则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课堂管理的有效实施。这种做法包括运用质疑―诱导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以及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具手段辅助教学,甚至可以通过情感共鸣的方式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等等。当前,一些学校常常出现课堂管理混乱局面,甚至处于失控状态,以致教师的实际教学进度无法跟上教学计划安排,往往造成拖课、旷课的现象,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只会恶性循环,加剧教学与课堂管理两者之间的严重对立。究其本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机智有效的“情境创设”方法来驾驭课堂管理。相反,他们往往采用传统的机械、刚性的课堂管理方式,一旦遇到调皮捣蛋孩子在课堂做乱,只能碰得满脸是灰,或者无从是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与课堂管理是“相长”的,这又取决于教学中“情境创设”方法的有效实施。
二、课堂管理与教师的关系
现代课堂管理呈现一种必然的矛盾:一方面,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冲击了传统教师的权威,教师失去了往日教育王国的话语权威甚至知识权威,另一方面,随着独生子女普遍化、社会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个性上形成巨大的反差,甚至欠缺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而需要外力来督促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这种矛盾集中在教师如何掌控课堂管理的权威与自由两者间的平衡,并协调课堂的各种人际关系,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优化。此外,随着当代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的概念已经开始从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从静态与执行走向动态与生成,知识的传播也更强调整合和有效性。因此,现代教师的角色正从讲授者与传递者转变为设计者与决策者,课堂也就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的场所,而是教师与学生融合成的情景与互动的一种独特社会组织。[1]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2]这句话不仅可以理解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在“以人为本”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还可以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在“以人为本”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维度。基于这种认识,课堂管理是影响教师教学活动效率和质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教师能够娴熟地掌控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无可厚非,在课堂管理的具体实践中,教师运用情境创设原理,根据班级的群体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探究学习的情境中,以取得最佳的课堂管理效果。这种情境创设也要求教师能够随着课堂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处于不断的演变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管理风格上下功夫,基于不同的课堂情境,把传统强调课堂纪律、刚性的课堂管理转变成具有人性化、对话合作中的课堂管理,并重视课堂管理中学生的个性发展,运用情感情境、游戏情境、探究情境等不同创设情境方法融入课堂管理中。
建构主义认知学派强调一个核心概念:“图式”,并认为:“当个体不遇到不能用原有的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3]从教师对课堂管理情境的建构角度而言,我们在近年的课改实践中摸索出两点经验:第一,建构新的课堂观,进行动态管理。课堂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模式完全不同,它不是单纯建立在机械、呆板的流程和纪律上,而是构建一个开放、民主且师生情感兼容的课堂环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在面对着不同背景、活生生的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气氛,建构学生良好的认知心理图式,提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应调动自身积极情感体验,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在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最佳的管理对策来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真正“动”起来和“活”起来。第二,提高教师的人格修养,灵活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4]千百年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塑造教师完善人格应是教师追求的崇高境界;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以自身的人格影响学生。教师的人格修养不仅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上,还表现在具体的心理行为上。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他们面对的是处在时时变化的课堂情境,甚至是学生的每一堂课的思想行动变化。有人说,倘若学生在课堂上做出了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说明教师在这堂课是不成功的。这种说法是不无道理的。教师在课堂上就仿佛一位在交响曲礼堂上的指挥家,他的每个手势都关系到整个演奏的成效。如果有哪个角落出现不和谐的音调,那么他的指挥水平就会受到质疑。因此,教师在面对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个学生时,都应有充分的人格准备,运用不同的情境创设,成功地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
三、课堂管理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大部分都是在课堂环境这个条件下实现的。“据有关专家发现,学生从6岁到21岁,白天近1/4的时间是和教师一起度过的,而且是在课堂度过的。研究同时表明,教师创建保障人身安全、互相扶持的课堂娴熟技能是影响学生动机、学业、行为的主要因素”。[5]由此可见,学生身心发展能否全面健康地发展,与课堂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必将对课堂管理提出新的课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课堂管理的转型,我们有必要重视以下一些观念和认识。
第一,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引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与参与管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如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课堂规则的内容和违规的处理方法;让学生思考需要这些规则的原因以及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等等。与此同时,课堂管理过程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我们不能忽略学生作为课堂管理者的角色,应该根据课堂情境提供的多元信息,加以重组,有选择、有鉴别地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及价值规范体系。此外,要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还需要克服其依赖性和惰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这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管理,强调的是协商式、开放式的,以及塑造独特个性化的课堂管理,从而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
第二,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情境创设”课堂管理。一方面,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尤其特定的“情景创设”课堂管理,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并起积极的导向作用。实际上,在具体的课堂管理活动中,没有一个课堂不会不发生问题,这不容回避。面对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采取首要策略是必须兼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不过多地把自身的意志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是采用交流、激励、感化的新课堂管理组织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课堂管理中教师需大胆地进行能够让学生产生思考和争议问题的情境创设,刺激和启发式地燃起学生心中探究的欲望。这种创设也是新课程下新型教师角色的新的诠释。具体说来,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管理,把课堂管理视为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实生活,或者一次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
参考文献:
[1]王丽丽.现代课堂管理――构建权威与自由的平衡体[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0):62-62.
[2]叶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学理,2004,(1):49-53.
[3]郭亚萍.浅谈教师的课堂管理[J].太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07-108.
[4]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40-46.
[5]钟颖,胡蓉.学生发展视野下的高职课堂管理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82-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