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白 茹
摘 要: 针对以往化学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作者从教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整改措施,通过提高教师创新素质,合理地调整实验内容,改变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考核方法和优化实验手段等,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 化学实验 创新精神 创造型人才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21世纪,教师应加强对药学人才创新精神和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操作规范,并具有自学、表达、思维、观察、设计实验、创新、自我评定等能力。
1.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勤学苦练、不畏困难的品质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调整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效果
以往化学实验验证性内容较多,上实验课时学生觉得没意思,做实验感到乏味。而且各门课各管各开实验,有重复现象。针对教学计划重新修订、总学时数下降多的现象。全国已有部分院校(浙江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江西中医学院等)对化学实验进行单独设课,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打通原有的无机、有机、分析、物化四门基础实验和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两门专业实验,注重实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重新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减少或删除陈旧的、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通过创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性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无机实验中设有“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分析实验中设有“铁的光度法测定”,如将两个实验整合为一个实验,使学生在合成硫酸亚铁铵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其所含铁量进行测定,既能节省了药品(以前硫酸亚铁铵做完后废弃),又能使学生测定所制产品的含铁量,检查纯度。如原来在有机化学中设有“阿斯匹林的制备”实验,在药物分析学中设有“阿斯匹林的分析”实验,可整合为一个综合实验,使学生在合成阿斯匹林后接着进行鉴定,并采用综合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做片剂的对照实验。实验内容的调整,能激发学生做实验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实践能力。
3.教学方式的改革
实验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锤炼科学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教学要有所创新,就必须改革现有的实验教学体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式与方法、实验考核办法和实验教学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技能操作训练和研究能力培养的创新性实验,促进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2]。
在实验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方面,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地让学生参与讲解,采用提问、示范、互相评判的方式(如相互交换NaCl样品进行杂质限量检查),或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培养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还可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开设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4.化学实验教学管理改革
在实验教学管理改革方面,我们应建立化学综合实验室,有针对性地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优化实验设置,注重从根本上克服一门课程附带一组实验的不合理学科结构,改变一个教研室设置一组实验室的小而全的资源浪费状况。通过安排循环实验,对涉及仪器台数有限的实验,学生轮转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实验动手的需要,提高设备使用率。通过集中管理实验教学辅助人员,既能避免人才资源的重复性浪费,又能拓宽实验辅助人员对相关实验的接触面,进而提高其实验技术水平。
5.考核方法的改革
5.1化学实验单独设课、单独考试,克服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根据以前的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学时只能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实验成绩也只能占总成绩的20%。这必然造成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占总成绩绝大部分的理论课上,忽视实验课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必须单独设课、单独考试、克服重理论轻实验现象。
5.2改革实验计分制度。以往的实验计分往往凭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而实验报告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况且相当一部分实验报告是照抄实验教材或其他同学的。为此应制定出能鼓励学生动手积极性的评分制度。一个实验全程包括:预习、操作、结果、实验报告的书写,教师全程跟踪,对每一步打分,拉开学生实验水平高与低的差距,尊重学生重视分数的心理,使学生之间产生良性竞争和压力感,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详细记录学生平时的实验态度、回答问题、仪器损坏程度等,从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及爱护公物的品德。这种方法虽然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但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提高实验质量和实验效率。
5.3选定多种形式对实验进行综合考试。采用笔试、口试和动手操作等形式,对所学实验知识、技能和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笔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实验设计成绩和实验创新成绩组成,使学生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
通过改革实验考核,学生会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搞清楚实验现象与原理的关系,并发现新问题,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实验报告写得更为认真详尽,实验结果讨论更为深刻。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验手段逐步向微型化过渡
为开设微型实验,教师应通过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微型化学实验方面的信息,从大量资料中分析研究各种微型化学实验内容和方法,挑选出符合教学大纲的实验项目,并根据这些实验的要求制作和购买仪器,并对部分微型实验仪器进行改进,设计操作方案,在预实验取得满意结果的基础上编写实验讲义,将微型化学实验正式引入教学实验活动中,并逐步提高微型化学实验的比例。在微型化学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边学边做边设计的实验教学,生动活泼,由于微型实验的药品用量减少,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可完成更多、更有质量的实验,因此有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和良好科学素质的养成。
7.教师创新素质的提高
所有这些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也表明,各个学科领域既向纵向的高度专业化方向发展,又相互渗透和综合,同时新兴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产生。[3]面对这种形势,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而且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邻近相关学科的知识,开展学术交流,开阔眼界。教师具有创新素质是教学创新的基础。教师要增强创新教学的素质,还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通过学习、培训,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研讨交流,取长补短,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借鉴和应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过程能够真正激发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敢于质疑、挑战权威、丰富联想等创新精神。[4]教研室也应当定期进行必要的实验教学研讨,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使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成为自觉行动。教师要将教学研究置于与专业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培训等方式及时了解化学实验教学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并不断充实和丰富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掌握、设计并完成最新科研方向的部分实验。
参考文献:
[1]王志平.论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化学教学,2000,(3):2.
[2]肖湘,李欣.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01,3,(2):124-125.
[3]周宁杯,宋学锌.微型化学实验[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2:4.
[4]陈杰,徐建明,何邦平.微型化学实验的应用与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