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与地理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施月红
摘 要: 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与接受式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对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相关问题作了反思。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地理课堂教学 运用 反思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与主动接受知识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那么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呢?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式学习呢?
一、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有以下特点:
(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发挥,更容易有兴趣、有责任感地探索和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重视实践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参与的探究过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提高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检验了所学知识的有效性。
(三)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
(四)重视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可以是一个人独立研究的过程,但在更多情况下,面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探究式学习需要集体的智慧、小组的分工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观点,同时增强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鼓励与创新。在探究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探究式学习所具有的这些特点,正是我国新课改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在新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发现探究式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是一个难点。
首先,多种原因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校教学硬件条件和师资水平差异很大,使得探究式学习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不自觉地回到传统教学方式上。
其次,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以前地理教学主要采用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少有实践和探索的机会,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地理知识及结论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因而使一些学生失去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谈不上培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改变教育观念,实现三维教育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知识就像长在树上的桃子,教学活动的一切安排都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强调的是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努力,这样学生就得到了锻炼,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
2.让学生发展地理思维能力,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说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3.让学生陶冶品德。强调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得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为使探究式学习在课堂中顺利进行,教师要精心准备。
1.课前预设教学环节。预设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规划、假设、预测和安排。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在备课的时候,除了充分把握教材之外,还要预设一些问题,涵盖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2.教师要备学生、备课堂。教师要充分论证、研究,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做到条理清晰,设计出适合中学地理教习,有利于学生心智发展的探究活动,写入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探究题目,并将之细化,做到有的放矢。
在探究题目的选择上,我多关注和生活相关的热点问题。例如,在学习《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地震》时,我组织学生对地震相关知识开展探究式学习。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学生感触很深。因为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是学生关注的焦点,所以探究式学习很容易展开。课前,我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有关地震灾害的资料,关注汶川地震的报道;课上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同学们找到的学习资源得到共享。并将准备的感兴趣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如地震后天气现象为什么反常,堰塞湖的形成原因等,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等。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分析、归纳这些问题。在小组讨论后通过网络资源展示,我再将知识由易到难进行梳理,对同学们的分析判断作出必要的指导。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学生养成了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而且通过长期关注汶川地震,学生增强了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要由易到难、分层推进,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有所提高。
(三)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课上我注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和分析问题。
四、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反思。
(一)教与学的共同改变。
首先,教师在课堂“要三变”。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变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作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一员,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改变教学方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探究,多提供机会让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并改变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为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空间。
其次,探究式学习并不是单一的只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教授知识,学生也应当通过探究活动展开学习。教与学的方式要相互对应,相辅相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指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代替听教师讲的被动接受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
(二)充分用好新教材。
新教材中有很多专栏内容属于探究式学习性质,教师可以组织使用。如湘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探究课题,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还有每节都设置“活动”专栏,有些是通过给出图表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该专栏内容开展探究活动获得新知识;还有些是观测、考察、实验,像“地球的运动”中的自转方向、昼夜交替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演示,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这些有实践性的探究活动,像“区域地理学探究活动”,教材精心设计了活动建议、活动步骤,通过让学生设计旅游线路、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及展示成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品质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这一改变,自然对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广大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和探索,迎接新课程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3]探究式学习的原理与模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