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活用《牛津英语》教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艾 伟

  在上海地区试行的《牛津英语》新教材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和丰富新颖的内容,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它以全新的面孔出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不但是对学生的挑战,而且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怎样在利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虽然是以教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培养学生的语言操作能力,但在二期课改的进程中,仍应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结合新教材,用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并加以强化,以达到育人的最终目标。以下是我在《牛津英语》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几点做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设语境,注重激趣和美育
  在《牛津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采取形式多样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设计“Pair Work”、“Group Work”、“Team Work”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电化教学,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每个学生操练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牛津英语》教材在内容上恰恰符合英语学习的这一特点。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图片、涉猎广泛的内容、纯正的英语发音,都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载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例如,在教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The Natural Elements”的第三小节“Sea Water and Rain Water”时,打开课本,学生们就会被课本中珊瑚、海藻和海底世界的精美图片所吸引,便会怀着极大的兴趣来学习课文和单词。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不时为学生灌输“保护海洋,让海底生物永远拥有美丽家园”的思想,并鼓励学生通过词典、电子词典或电脑等各种学习工具,寻找出更多的表示海洋生物名称的单词,画出图形,让其他学生猜,然后向大家介绍。这样的活动能很快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能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在每节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并和学生一起准备教具,布置教学环境,选择他们喜欢的英文歌曲,和他们一起唱、一起写、一起画,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通过绘画,把英语同美术结合在一起;通过学唱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把英语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既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英语,又提高了对美术、音乐的审美水平和感知能力,达到了美育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师生感情,同时提高了综合表达能力。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增加了难度,但教师在接受挑战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互助互学,注重德育
  牛津教材强调学生之间的配合,一个语言活动往往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相互协助才能完成。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互助互学的良好习惯和相互协作精神。例如,在小组活动时,两三个成绩好的学生搭配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对话、调查、编演短剧等互动形式带动学困生一起进步。在教授七年级第二单元“Garden City and Its Neighbours”的第一小节“Writing a Tourist Guide”时,我把学生按小组编成一个个“旅游团”,每个小组中的成员按成绩优劣进行合理的搭配,让他们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让他们课前一起编对话、一起背诵,课上一起表演。学优生带动学困生,让学困生能逐步提高成绩。再例如,在课堂上提问学生 A 时,学生 A 如果没有把问题答出来,我并不是立刻让他坐下,而是请同组的另一位能回答这一问题的学生B来帮助他,然后让学生 A 重复一遍。学生 A 要向帮助他解决问题的学生 B 用英语说“ Thank you.”等表示道谢,并且学生B 要用英语“Not at all.”等句型进行应答。这种简单的提问方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习惯,而且体现出学生之间互助互学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每个学生在学会英语的同时,也学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三、自己动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牛津英语》教学中,很多单元都有学生自我活动的内容。这种活动形式相对统编教材来说是一个突破。统编教材的活动仅限于情景对话,只为学生提供了对话材料,而《牛津英语》教材中的调查、采访等形式,不但能让学生练习说,而且能激起学生动手准备材料的兴趣。例如在教授新教材七年级第二学期的“Food and Drink”单元中的“How is Food Made”小节时,课文要求学生采访食品生产者,我根据课文内容作了统筹计划:首先要求学生通过查词典了解各类食品的名称,掌握新单词;然后通过写信与食品生产者联系采访,练习了书信写作;再操练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对话;最后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可以制作的食品回家一试身手,学生可以自己结伴,也可以独自完成,用英语完成总结材料,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但能让学生练习说、写的能力,而且能激起学生动手准备材料的能力。在刚才提到的“Writing a Tourist Guide”小节中,我就要求学生自己选择“旅游点”,并对该“旅游点”进行简介,“旅游点”可以是著名景点,也可以是微山湖、微山岛等我们身边的景点;最后按照课文要求制作Tourist Guide(《游客指南》)小册子,内容包括目录、正文和图片等。设计《游客指南》 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制作材料、绘制图片。这样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四、开展活动,注重学生自尊自强
  在平时的《牛津英语》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英语课本中的具有德育意义的话题,让学生开展各种语言操练和竞赛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实际的动手能力,使整个班集体在英语课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都得以充分展示。在教授七年级第二学期“The 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单元中,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绘画制作一个“Poster”, 并将从作品中评选出优胜者。学生们开动脑筋,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美不胜收的海报。在制作的同时,海报中所设计到的词汇也被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运用。我把优胜者的作品在教室中展示,吸引了很多本班和别班的学生驻足观看。这种比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设计能力,而且学生能在活动中记忆英语单词。在活动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尤其是一些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因成功制作了海报,找回了自尊,从而培养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五、增加难度,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由于《牛津英语》在本地区是新教材,许多从中间接手的学生会发现教材中存在大量的新单词和新语法,词汇量突然增加,学习内容陌生,可能会感到茫然,也可能会因此丧失学好英语的信心,更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心态。这时,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要迎难而上,不能因教材的转变而使成绩大幅度下滑。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定期举办英语单词竞赛,选出“周冠军”、“月冠军”和“学期冠军”;举办兴趣小组和“一帮一”或“几帮一”活动;对后进生进行适时适当的课外辅导;举办课文诵读和背诵比赛,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等等,这些方法都不失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成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在《牛津英语》的教学中,我们结合新教材的教学指导方针,运用灵活多变的授课方法,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抓住五个“注重”,把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放在首位,常抓不懈,使《牛津英语》的教学在愉悦宽松、形式新颖的氛围中进行,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