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上好中学信息技术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武 健
摘 要: 初中信息技术是知识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中操作性上机课占主要地位。上机操作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要上好上机课,教师必须在上机课前做好软硬件的准备,课堂上进行有效管理,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分组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引进竞赛机制,严格考核及时评价,提高上机课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课 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学习环境 教学模式
中学信息技术是知识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中操作性上机课占主要地位。上机操作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我在刚开始担任这门课的教学时,总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反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你在讲什么,一堂课就结束了。这种教学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后来,我不断努力钻研,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领悟到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上好中学信息技术课。
一、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小学的时候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地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但是,一些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能学会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持良好的学习情趣
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七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我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又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的现象,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教师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学生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能增进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贴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四、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教师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方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直观演示模式。某些知识,借助于设备演示,教师在其中作适当的讲解,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中,屏幕广播是我最常采用的方式。这种演示方式很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2.上机练习模式。学生要想熟练使用计算机,就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运用操作技能和技巧。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教师应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演示了智能ABC输入法的技能技巧后,让学生立即启动《金山打字2006》进行智能ABC输入法的强化训练。每完成一项教学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3.局域网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局域网,将学生的作业要求放在教师机上面,学生通过访问教师机,就知道了作业的全部要求。这远比老师在上机时三番五次地说作业的要求要高效。学生完成作业后,应该存到教师机的指定的文件夹内。在学习Flash时,可以把具体操作步骤形成的文字资料和屏幕广播录像形成的多媒体文件放在教师机上。这两种资料就构成了“帮助系统”。学生如果不懂,可以直接查阅该“帮助系统”。
4.互联网教学模式。Internet网络是信息的海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资源,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培养他们的信息收集能力。
总之,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兴旺.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03.5.
[2]刘琳,张海,王以宁.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与启示.中国电化教育,2000.11.
[3]王丽珍.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教学模式的评价[J].中国远程教育,2003.3.
[4]邓家宏,罗杰.试论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S1.
[5]张虹波,黄铭晖,覃祖军,陈江新.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新教学模式探讨.教育科学研究,20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