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金岭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学习方式,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具体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探究能力,本文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如何才能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学习方式,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具体目标。不仅仅要求学生理解对当堂课知识、掌握技能,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表达能力,提高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其它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发展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更为关键。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需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任务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方式的选择、课堂评价的形式等诸方面来进行教学探索。
一、学生分组以自愿为主,教师协调为辅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有的同学能很快掌握操作技能,而有的同学动手能力不强,则感到非常的吃力,教师往往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同学。
组建学习小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在上课时,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这样,学生由于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在一个小组之内,有利于小组内的团结协作,而且由他们自己推选出小组长,这样选出的小组长,在组内威信比较高,能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教师根据学生自愿分组情况,以及每个小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进行调整,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每个学习小组一般4―5人,小组一旦确定,就固定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会更加默契,相互间会更加了解,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可以借用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合理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如一个视频、一个动画、一个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最终使教学目标得以很好地完成,教学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指导
在以前教学过程中,虽然进行了分组,但是学生往往自己做自己的,没有合作意识,也没有团队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用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在当今社会合作精神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合作的意识,使他们领会基本的合作规则,了解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怎样建立信任,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他成员交流,如何解决发生的冲突,等等,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分组的时候要将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我们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保证小组内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每个小组的人力资源相对均衡,又能保证小组之间公平、合理的竞争,从根本上保证小组合作的健康发展。
三、学习任务要具体、明确,以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地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因为开展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发起的,而只有在学生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的基础上,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有明确的责任,在完成自己目标的同时,还要为小组目标的完成努力。只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比如,在讲演示文稿时,我要求每个小组制作宣传学校的宣传片,小组长迅速作出了分工,一名同学负责搜集图片,一名同学负责搜集文字,一名同学负责编辑排版,一名同学负责校对,经过两节课的努力,各小组上交的作品都非常有特点,超出了我的想象。
四、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要顺利地开展好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有效的沟通;成员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评价机制,注重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评,引导学生发现小组内成员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定期评价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功能发挥的程度,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方面出发,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成员共同参与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把对小组的评价与对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五、讲究时机、及时指导、适时评价,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
合作学习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它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环节的衔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教师要考虑这一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对只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收到最佳成效的,才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千万不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讨论问题,并尽量将问题放在适宜的难度区间内,充分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学生并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确保所设计的内容有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能很快掌握,进而带动其他学生进行探究。
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应当要做到:当学生在小组合作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进行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很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忙。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并开拓学生的思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说就说,说不清楚的允许补充,说错了允许改正,有不同见解的允许坚持,保留看法。必要时,可按观点的不同设立小小的辩论赛,教师相机引导,适当评判,使辩论既有序,又不断走向深入。适时适当地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杠杆,使每个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住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使学生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苗逢春博士主持.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
[2]徐仁凤.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马建军.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法.
[4]方明洪.中国教育信息化(基教版),200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