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趣味探究,自主内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孟秋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面对问题,形成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积极学习态度,这是当前及今后教育工作的一大努力目标。作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历,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这一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探究 引导 自主 内化
  
  初中新课程改革已走进入了第七个年头,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主动反馈、运用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所带来的教师观念上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效果的优化愈加明显,可以说,“探究式”的培养方式已越来越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在此,我就“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运用作反思。
  一、巧构思,引学生自发的“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上学生不善质疑、不敢质疑的普遍现象,我从课本外引入趣味话题,让学生在听课外话题的时候,反而从内心由衷产生“质疑”,或者对关键语句产生“质疑”,为学生质疑入门铺路搭桥。如在《人生多彩》这一课教学中,针对初一学生年龄较小,对抽象的概念比较难于理解的特点,为了让同学们能够生动且形象地体会并学会“探索人生的意义”这一内容,我着重做了一个名为“百味人生”的游戏。
  第一步:在课前事先准备好了五个纸杯,分别倒进了代表酸的白醋,代表辣的辣椒水,代表甜的白糖水,代表苦的黄连水,代表咸的盐水等的“百味杯”。
  第二步:抽取5名学生,先后上台尝试,并且事先不告诉学生这里有几种味道,让学生以为喝到的都是同一种水,要求上台的学生不管尝到什么“水”,表情都一定要笑着,要求台下的同学从台上的同学的表情中猜猜他们可能喝到的“水”是什么味。
  在第二步完成之后,因为事先喝过的同学都是笑着的,结果反而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好奇心,其他学生都会很有兴趣地想知道,参与游戏的同学到底喝到了什么?于是纷纷开始猜测,包括许多平时不爱思考的学生都不自觉进行猜想,甚至纷纷举手也要上讲台尝试一番,想把疑惑解开。通过设置“障碍”,学生们带着困惑自觉地去“质疑”,达到了引学生自发“质疑”的目标。
  在这一步骤中,把教学的基点放在引发学生的自发质疑和主动质疑上,着眼点是构思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的难点重点内容有紧密的关联,具有直观性、趣味性,这样才能既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又真正实现调动学生探索问题、自发“质疑”的目标。
  二、重引导,让学生自动地“探疑”
  通过有效的导体架设,诱发学生对活动的自主探究。教师应在“质疑”环节的基础上,不急于将现有的答案完整地告诉学生。要坚持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角色”,坚持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的定位,继续引导学生,主动探疑,争取自主获得正确结论,引导学生努力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
  在《人生多彩》“百味人生”的游戏活动中,我继续开始第三步:
  让上台尝试过的5位同学讲出感受(喝不同的水,所以每一位同学肯定都有不同的感受),并且让全班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每个人讲的结果都不同呢?
  通过有效的构思,进一步把同学们的探索欲望调动了起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会想知道“明明喝的都是同一种水,为什么却有不同的感受呢?”。组织学生分组自由“探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疑”,目的在于让学生最后懂得“同样的人生、甚至是同样的经历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分析,面对同样的一个环境、一个问题,我们从中的感悟却是有差别的,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第15页“同龄人的心声”,思考:“为什么有人认为‘人生就像走路,每前进一步都是对自己的挑战和超越?’”“为什么有人却认为‘人生就好像是一首交响乐,而自己则是最好的指挥’?”“为什么每个人对人生的思考都不一样呢?”
  在这一环节中,重点是让学生在多维合作探究中发掘、培养独立思维、敢于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为此教师可以人为地创设思维过程中的障碍,如支持截然不同的观点,有意误导等,并调动学生以更大的勇气深入剖析、“探疑”,这样既达到了锻炼学生的目的,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最后,充分利用教材“我的人生格言”等教学素材,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科学、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在讨论的过程中,重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发挥教师解疑、释惑的主导功能。
  三、善总结,要学生自主地“释疑”
  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提升、完善的,而这一过程主要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能够自主地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总结等探究活动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基本技巧,主体的作用完全地得到充分发挥,并将所学基本知识内化为今后的行动素养。可以说,在学生自发“质疑”并进行了有效的“探疑”之后,我们还要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形成学习观点,即努力让学生学会“自主释疑”,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己有。
  在《人生多彩》“百味人生”的游戏活动中,我开始了最后一个步骤,进一步将学习内容深化,在学习深化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释疑”,完全掌握、内化所要学习的知识。
  我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原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着重引导学生对前一句进行理解、讨论。因为这首诗是小学就学过的,许多学生能够熟练地跟着念出来,并且积极发言,懂得“不同角度看问题,会形成不同的观点,要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并且把我刚刚进行的“百味人生”的游戏真相告诉了学生,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要学生体会什么是人生的“酸甜苦辣咸”。
  而后,我进行了归纳总结:每一个人的一生,经历各有不同,即使相同的经历,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每个阶段的想法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每个人都会品尝到不同的“酸甜苦辣”,关键在于要像刚才同学们的态度一样,无论在任何的环境中,都要懂得(在大屏幕上打出):
  “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
  最后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一句话与学生共勉:“不抛弃,不放弃。”
  四、架平台,给学生自由的“探究”空间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一堂课的探究式学习,学生受到了有益的启迪,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学习兴趣与热情得到了极大的调动。这时教师要“乘热打铁”,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强化,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性。在巩固教学效果时,继续运用探究法去激励学生,让学生继续充分体验到成功探究所带来的无比欢乐,进而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内化为个人能力。具体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探究,可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政治小论文、参与社会实践或社区公益活动。
  在本节结束时,我就布置要求学生参加一场社区公益活动,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中“了解社区的变迁”,或者自行组织参与敬老院“敬老、爱老”献爱心行动,通过与老人们的沟通,“了解老人们对人生的态度”,“了解、比较两代人不同的生活环境”,最后要求学生每人构思一份人生的“座右铭”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自主探究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辨是非,深入探索人生的积极意义,在探究活动中增强学习动力和责任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水平,完成教学目的。
  小结反思:“探究式”教学方式的运用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究、完善的过程,它一方面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探究”意识,另一方面要求作为主导者的教师自身要具备引导学生“探究”的能力,要重视自身业务知识的充实与完善,首先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而引导学生成为一个自觉“探究”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内蒙古出版社.
  [3]朱益明等编著.中小学教师科研指导.广西人民出版社.
  [4]袁桂林.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