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英语听力的因素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云
摘 要: 自从2001年英语听力进入英语高考以来,听力在教学中受忽视的状况正在改变,听力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高中生因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氛围等诸多因素,导致他们听力滞后。因此,许多学生想方设法练习英语听力,如,大量听、广泛听、听英语广播、听英文歌曲等,但听力能力就是提高不了,听力测试的分数也不理想,故而对英语听力望而生畏。
关键词: 英语高考 英语听力 影响因素
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心虽然已转移到读写能力培养上,但听说能力同步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自从2001年英语听力进入英语高考以来,听力在教学中受忽视的状况正在改变,听力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高中生因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氛围等诸多因素,导致他们听力滞后。因此,许多学生想方设法练习英语听力,如,大量听、广泛听、听英语广播、听英文歌曲等,但听力能力就是提高不了,听力测试的分数也不理想,故而对英语听力望而生畏。我个人认为学生之所以听不懂是由于对生词、复杂的句子、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不能应付。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主要有:1.词汇量;2.记忆力;3.语言操控能力;4.听者的情绪。
一、听力与词汇量
众所周知,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也不例外。我们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确实,多听是提高听力能力的一种方法,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力与记忆
听并非是被动消极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积极地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从外部的声音信号到内部的听觉理解大致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听觉器官对连续音流的感知与切分,即辨认出连续音流中的各个语句成分或片段;其次,将辨认出的句子或片段“留住”(即短时记忆),并迅速不断地与前后的其它片段相联系(即构成句法关系);最后,经过辨认和联系的原语句以高度简缩的形式(冗余部分被排除)形成意思并储入长时记忆,至此理解完成。从这一构成看,记忆与听力理解密切相关。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号所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内完成的,因此记忆的痕迹十分肤浅,其保持量也相当有限。心理语言学家将这种记忆称之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这两种记忆是听力理解的依据。换言之,在听的过程中,人脑与其所获得的语言信号之间形成了某种瞬时或短时的联系,而人们的思维正是凭借这种联系去分析、辨认语言信号的,同时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采取一系列认知策略,然后将信号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达到理解的目的。但问题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很短,在听力范围内,瞬时记忆保持时间仅为0.25―2秒,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最多也不超过1分钟,这样就给听力理解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大大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难度。此外,短时记忆的音量是+7,因而为了防止遗忘,使交际活动能顺利延续,学习者就要及时、快速处理语音和作出反应。
另一方面,学习者理解过程中存在的负迁移也对听力产生很大干扰。当学习者用已知的语言事实去补足信息链上所缺的某些环节或用已知知识推理、分析、判断某些事物时,他总是受到某种思维定势的干扰――用母语的某种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它、理解它和判断它,因此,这种负迁移就自然地对记忆的产生、保留,以及对语言信号的解码产生了障碍。
三、听力与语言操控能力
部分学生对英语标准发音掌握不好,或者他们自身的英语发音与标准发音差距甚大。在听的过程中,往往分辨不出听到的是哪个词或者分不清词与词的界线。有时即使听到了已经学过的词,也会误听为其它词而作出错误判断,在理解上步入歧途。对词在句中朗读时的弱读、重读、连读、语调的升降、语气的变化也掌握不好,从而影响对全局的理解。对不同国家、地域、年龄、职业的人说的英语,学生无法较好地进行分辨。因此一些极普通的常用词在学生听起来就成了陌生的不熟悉的词,结果影响了对全篇听力材料的理解。
四、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近年来,不少学者在探究和调查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操练与听力理解的关系时,不同程度地发现听者情绪状态与听力理解有相关作用。
1990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组成的研究组对中国本科学生的素质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组在以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中,对与英语学习有关的17项自变量和13项社会心理因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语言学能、学习动机等6种因素对语言综合水平影响最大。此外,O’malley & Chamot在1990年的调查报告中也同样提出了有选择的“集中注意力”对听力理解所起的积极作用。
可见,听者的情绪状态是影响听力的一个主观因素。具体地说,在不具备良好的听的动机和自信心的情况下,听者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从而干扰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语言输入中的“情感过滤”问题。
总之,听作为一项能力,听懂别人所说的英语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作为学习的手段,听又是掌握英语的必由之路。学习说话、学习发音都离不开听。要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必须对听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对影响中学英语听力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障碍,决定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听力是一门综合性技能。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开展更多适合学生的听力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
[2]黄石主编.中学英语听力与实践.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1987.
[3]朱经兰,项顺娱主编.中学英语听力教材.北京普教音像出版社,1986.
[4]Alexander,L.G.New Concept English.Peninsula Press Ltd.
[5]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6]张正东主编.外语教学技巧新论.科学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