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乔玲

  摘 要: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关键词: 生活化 初中数学课堂 构建策略
  
  《初中数学教材(苏科版)》每一章节的导入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不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数学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我从下列几个方面阐述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概念学习“生活化”
  要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多种途径,最基本的是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运用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给予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从学生的座位,电影院的座位等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学生接受得亲切自然,从而使学生很好地领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又如在学习了几何的平面镶嵌后,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小明家刚购买了一套新房,准备用地板砖铺设地面。要求地板砖都是正多边形,每块地板砖的各边长都相等,各个角也相等,某家装市场有如下五种型号的地板砖,它们每个角的度数分别是60°、90°、120°、108°、135°。请学生充当设计师分析这些地板砖哪些适用?哪些不适用?选择哪一种地板砖铺设更美观?并让他们设计一幅用平面图形铺满地面的美丽图案,比一比看看谁设计得最有新意。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平面镶嵌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镶嵌的知识。
  二、课堂导入“生活化”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进而热爱数学。
  我在执教《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是这样引入的。
  师:大家知道我们当地讲的“天狗吃月亮”吗?它的实质是自然现象――月全食。请大家利用手中的两张透明圆纸片(一张上画有大圆代表地球,一张上画有小圆代表月亮)演示月全食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抽象出两圆的位置关系是怎么变化的?试运用所学的知识,猜想说明。
  生甲(边摆边说):两圆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再相切、相离。
  生乙:根据交点个数可以确定两圆位置关系有:没有交点的叫相离,只有一个交点的叫相切,有两个交点的叫相交。
  师:相离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外离,一种内含,不叫内离,想一想,为什么?相切又包含两种情况:一种外切,一种内切。
  师:这五种情况可以抽象出平面图形,请看屏幕上的几种情况。(用多媒体抽象出刚才学生总结的五种情况,即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内含、内切、相交、外切、外离五种。)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由于学生已有了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学习经验、感性理性认识,因此可以迁移到两圆关系认识上,比较适合学生自学,能培养学生的正迁移学习能力。而经过整合教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仅形象地揭示了两圆位置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充分挖掘了学生数学潜能,而且使学生体验理解创新获取新知、构建合理知能结构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和动力,为进一步探究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过程“生活化”
  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将数学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抽象的纯数学问题,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其实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变“课堂数学”为“生活数学”。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应用时,我通过课件演示增补了“打折问题”这一内容。先“开”了一个小商店,我当营业员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单价,让学生扮演顾客进行购物活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热烈。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理解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利润是如何产生?”及“每件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之间有何关系?”等问题,这时学习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已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当学生理解了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本次提到的商品打八折销售,顾客是否真正受益?于是又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四、课后评价“生活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增设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因此,在课后练习设计时,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创造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能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结合生活学习数学达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联系生活,激活经验,体验生活,只有立足现行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立足学生发展需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苏科版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五章第一节《丰富的图形世界》的练习设计环节中,我设置了两个练习。一是让学生模仿制作。我先给出几何构建的房屋模型,让学生用手中的小刀和萝卜进行仿制。二是创新制作。要求:首先用所给定的材料制作你喜欢的模型;其次展示你的作品,并说出你的作品中运用到的几何体名称;最后给你的模型命名,并解释你的创意。
  当然,把“生活”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不同于把数学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知识型课堂为言语型课堂,变讲授型课堂为自主探究课堂,变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为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品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