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钟璟璟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引导、体验、探究为基本方式,让学生通过团体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很适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160-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
  因此,本文就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进行探讨:
  一、精心备课
  精心备课是小组合作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在课堂设计中要注意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小组学习的时间多少等等。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效果比较好呢?(1)新旧知识衔接时进行合作学习。(2)靠个人力量不够时进行合作。(3)复习阶段时进行合作学习。(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
  二、构建小组
  构建合理的小组是小组合作成功的前提。学习小组的组建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智力状况、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小组人数一般以3-4人为宜,组建的原则应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如以4人小组来说,应该有一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组间同质有利于班级小组间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学生相互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在学习中老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三、独立思考
  没有独立思考,就达不到合作的高度。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出现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协调,建设性解决了矛盾才是真正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若是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个体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便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讨论。
  四、学会交流
  学生在交流中常有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也就是学生在交流中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听别人的观点和想法。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让学生正确的交流是达到合作学习目的的重要因素,要促进学生交流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平等性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的出、听的进。“说的出”就是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语言的准确性、思维的逻辑性,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训练和积累。“听的进”就是学生除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和他人的不同见解。要肯听,更要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教师参与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在我们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也正是一部分学生趁机玩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师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是袖手旁观、无事可做,而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指导学生的探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高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及时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
  六、把握时间
  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间,这要求老师要对讨论的难度有充分的把握,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充分了解,对合作学习的时间要有比较精确的预算。如果对合作学习的时间估计不足,怕超出预定的时间,完不成预定的教案,一再催促学生,学生无法从容进行实验、探索,最后的研究结果误差往往比较大,偏离了预设的教学期望,造成合作“虎头蛇尾”的现象。相反,如果对合作学习时间估计过多,又会出现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东张西望等不良行为。所以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学生高度专注,积极参与。
  七、及时评价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的形式,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地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的局面。
  毫无疑问,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很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因此,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