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科学活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 琳

  摘要: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强,周围世界的一切,他们都觉得新鲜、有趣、神秘而富有吸引力。因而,科学启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注重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化成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思索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现;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66-02
  
  科学启蒙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和好奇心。而科学教育又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必须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一、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导向,是扩大视野、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动力。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强,周围世界的一切,他们都觉得新鲜、有趣、神秘而富有吸引力。他们常常向大人提出各种问题,例如:“风是谁吹的?”“星星为什么会眨眼?”“太阳公公晚上睡觉吗?”“为什么花有各种颜色?而树叶却是绿色的?”等等。他们喜欢听听、看看、摸摸、闻闻新异的东西,模仿大人的动作。例如,闻到花香,便把花瓣泡在小瓶子里做“香水”;母鸡要下蛋了,就静静地蹲在一边看母鸡怎样下蛋……如何更好地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化成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思索问题呢?
  (一)多渠道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经常用集体、分组、个别相结合的形式,这样,不仅能为教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指导提供了便利条件,更为达到教育目的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如认识“蝴蝶”时,我先要求家长与幼儿共同捕捉蝴蝶制成标本,或者从网上下载一些蝴蝶图片及有关资料,先让幼儿在捕捉和收集过程中对蝴蝶有一个初步的观察和了解,再在活动室办一个“蝴蝶”展,让幼儿了解蝴蝶有多个品种,然后与幼儿一起辨认、分类。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蝴蝶为什么是毛毛虫变的呢?而且它又是那么容易死?带着这个问题,我领幼儿去观看影碟《蝴蝶的一生》,再经过我的解说,终于使幼儿明白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它们的生长周期也比较短暂,有的几个月,有的一、二年。在进行“秋天”主题活动时,为了让幼儿感到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们通过影碟、故事、诗歌,让幼儿去感受,还进行了角色游戏,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到郊外去体验、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二)丰富的操作材料,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我常常借助自然角、科学区和墙饰等让幼儿尝试、探究,使他们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自然角,我们饲养着小朋友带来的金鱼,观察金鱼游泳时身体是如何摆动的,它吃什么食物,后来发现金鱼不好养,很容易就死了。小朋友们感叹了好一阵,又带来了锦鲤。他们认为锦鲤的样子虽然没有金鱼漂亮,但却比较容易饲养,而且它们吃的食物基本相同。为了观察青蛙成长过程,我们还养过小蝌蚪,明白青蛙是先长出后退再长前腿的,尾巴也慢慢不见了。春季,小朋友们还播下种子,观察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并引导幼儿随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科学区,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操作材料:平面镜、放大镜、望远镜、电池、磁铁以及磁铁玩具等有关磁性的游戏材料。木块、铁钉、橡皮泥、塑料瓶、普通纸、蜡纸等有关沉浮的游戏材料。还有各式各样的风车、降落伞、纸球、扇子等有关风的游戏材料。其中有许多材料是老师与孩子们共同制作的,孩子们百玩不厌,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我充分利用教室走廊的墙壁,并根据不同的主题更新墙饰。认识夏天的水果时,我便与幼儿一起绘画涂色,制作了葡萄、枇杷、西瓜等;认识秋天的花卉,便与幼儿进行棉签画制作,一幅幅昂然怒放的菊花便贴在了墙壁上,并把“家园同乐――秋游”的照片也贴在墙上,供幼儿欣赏、观察、讨论。通过多种活动,使幼儿掌握了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产生了更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对幼儿进行非正规的科学教育
  正规性科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形式,而非正规性和偶发性的科学活动则是一种较为自由随意的活动。对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教师只有将科学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发挥科学教育活动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幼儿认识、情感的协调发展。
  除了正规活动时间外,我充分地利用早晨锻炼、饭前、饭后及户外活动时间进行科学活动。如:在认识太阳花时,我带着小朋友利用早上晨练的机会,对太阳花进行观察记录,下午再去观察一次。这时小朋友们便会发现,太阳花在早上开得很旺盛,而到了下午却谢了,明白了太阳花原来是一种开花很短暂的植物,而且是太阳刚出来时便开花,太阳快落山了便谢了。也从中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空气、阳光和水。饭前,我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找些有关科学方面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还利用班上的电视机和DVD机放映《蓝猫3000问》等儿童科学片。幼儿在听故事及看影碟的同时,掌握到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户外活动时,我们还到后山花园的草地上去寻找小昆虫,看看它们都生活在什么地方。学习了散文《云彩和风儿》之后,我便带小朋友上楼顶去观察云彩,小朋友高兴极了,七嘴八舌地把他们的发现讲出来。政韬说“云彩变成大狮子了!”尹嘉说“那朵白云很像马!”珑诗惊喜地说“云彩还会走呀!”诗珉觉得“云彩像棉花!”……通过这些零碎时间的教育,幼儿得到的科学知识并不比正规教育得到的少。
  三、正确指导偶发性的科学活动
  幼儿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有很大的随意性,当他们被某一事物或现象吸引时,思维就异常活跃,探索欲、求知欲特别强,教师在这时应适时指导,耐心地给予解释,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夏季的一天午后,我正在与小朋友们进行教学活动,突然听到几声蝉鸣,而且越叫越响。我发现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让这叫声给吸引过去了,便中止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把话题转到这叫声上来。我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在叫吗?安琪抢着说:那是蝉在叫。我马上肯定了她的说法。又问:你们知道蝉的叫声是从哪里发出的吗?有部分小朋友说是从它的嘴巴发出的。但是安琪小朋友却大声地说:“不对,蝉的叫声是从翅膀那里来的。”我肯定了她的说法,并趁热打铁告诉小朋友蝉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还用纸折出一只蝉,让幼儿欣赏。第二天,有些孩子带来了关于蝉的一些图片及资料,我便引导幼儿对蝉作进一步的了解。户外活动时我把小朋友带到后山花园去寻找蝉,虽然没发现蝉的踪影,但小朋友却仍然兴致不减,找不到蝉便转而找其他昆虫去了。从那以后,小朋友开始对身边的事物变得越来越感兴趣了。
  总之,科学启蒙教育只有有机地渗透入各科教学内容之中,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才能加深幼儿对科学启蒙教育有关问题的理解,才能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