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 梅

  在大力提倡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己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电教多媒体进行教学,创造出具体形象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动静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开始对新知识的探求。而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的唤起之时,创新正从这里起步。如教学《沁园春・雪》时,利用录像资料把这首词演绎成动人的画图,红色与白色交相辉映,暖冷相间,色彩富丽,线条繁复、纵横驰骋,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气象雄伟、意境恢宏的冰雪世界,再配以激情的朗读,学生完全沉醉于“江山如此多娇”的情境当中,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空间和想象空间。
  (2)质疑问难,寻根究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要让学生会疑,就不要迷信课本及权威,而应主动探索,大胆怀疑前人之说。中学语文教材中名家之作很多,其选文、注释经过许多专家学者审订,无疑是要相信的,但相信不等于迷信。名家作品中也会有一些不合语法习惯、表意不明的句子或注释不准确的条文。倘若以“名家之文就是名文,不会有误”为由,便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扼制学生的发现能力。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吹毛求疵,发现问题,通过讨论,辨明是非。如本人在教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散文《春》时,课前布置学生注意观察桃杏梨的开花时间谁先谁后,课上讨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是否真实?通过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按照物候,应该是桃花开杏花败,杏花先开,桃花后开,那么,课文中这句话就应该是“杏树、桃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催化剂,能刺激学生大脑把贮藏在大脑中的知识闸门打开,使学生产生回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人活跃状态,促进思维的发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就是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得道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民主、平等、信任愉快才是创造之萌芽的温床,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语文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我在教学中,以此为原则,尊重学生主见,变讲堂为学堂,变讲授为启发,变一言为群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探索和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才能在广阔的蓝天中展翅翱翔,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比如教学中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往往对问题会不假思索地举手回答,结果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我采取的办法并不是横加指责回答的学生,而是批评了取笑者,鼓励学生要积极回答问题。同时,对答错者循循善诱,引导其开动脑筋,准确作答。处理的结果,即使学生挽回面子,也充分调动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没有顾虑,放松心情,认真思索,思维活动得到真正开发。再如讲授有的文章,我放开手脚,让学生自行讨论,自己走入学生群体中做他们的朋友,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讲解,热情帮助。学生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心情舒畅,敢于讨论,敢于说话,敢于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与学生争论激烈,学生与老师争论互不相让,有时为一个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如此一来,不仅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增进师生情感,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充分训练。
  总之,创新时代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的接班人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3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