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龙 明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实质性转变,而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从质疑开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无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思考。
  (1)激趣设疑,诱发思维。创新与兴趣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对某方面的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创新的欲望。兴趣越大,创新能力就越能够发挥出来。如讲参照物前可以这样引出课题:“在一个黑暗里,小明和小亮在无路灯的笔直公路上做了一个实验,小明在离小亮百米处把信号灯打亮并高高举起,要小亮判断:他是站着不动还是正在行走?是迎小亮而来还是离小亮而去?小亮虽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却总是搞不清是什么结果”。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感到新奇而难以理解,从而诱发他们的思维。
  (2)变序设疑,启发思维。这种设疑,打破事物发展顺序,变由因导果为由果导因,把事情某个紧要部分提到前面,从而变成悬念,以此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在讲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电功率的大小时,教师可作一个演示:将两只分别标有“220V、100W”和“220V、15W”字样的灯泡串联后接入220伏的照明电路中,让学生观察两只灯泡的实际亮度。在学生的思维定式中,似乎应该是“220V、100W”的等亮一些。演示实验在白天进行,实际观察时是“220V、15W”的灯亮,而“220V、100W”的灯泡几乎看不到发光,此时学生有的目不转睛,有的还小声议论,思维十分活跃。这时教师一改解释实验现象的做法,而是围绕着是“220V、100W”的灯泡灯丝断了,还是“220V、15W”的灯泡实际功率大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抢答。学生从“看”到“想”,进行抢答,不仅从直观启发中掌握了知识,也使思维的速度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抓词设疑,引导思维。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围绕这个词语设置问题,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如“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总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先让学生说说“一切”一词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对“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进行质疑,答案显而易见,这样带着疑问学习,效果很佳。
  (4)想象设疑,发散思维。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目前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为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置疑问,训练发散思维。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以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为最优选择。
  可以假设没有摩擦、人变成强磁体、地球突然作自由落体运动、重力消失……让学生充分想象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情景?让学生想得开心,开心地想。也可以模拟理想实验,假设理想模型、理想情境、理想作用、理想体系。还可以在训练中进行模型假设、过程假设、状态假设、结论假设、化复杂为简洁、变抽象为具体、转深奥为浅显。让学生猜想在实验中增加一些条件会出现什么现象,减少一些条件又会有什么结果。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得翅膀多做探索性实验,多设计小实验等等。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我们以饱满的创造热情去积极探索、思考和想象,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会时时充满活力,我们的创造实践就会硕果累累。
  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基础教育才有蓬勃的生机,才能真正提高质量,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富有竞争力的优秀后备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