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柯愈琴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相关知识,尽量给学生实践和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中进行学习。要培养好学生的探索精神,让他们能自主地进行学习,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现在的学生都非常聪明能干,错与对、是与非等都非常清楚。只是他们的年龄较小,可塑性强,我们一方面要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另一方面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要打破那种师道尊严的格局。我们和学生相处,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
(2)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如果仍然把考分作为数学教育的全部,那样学生是毫无自主探索兴趣的,反而把学生头脑里与生俱来的主体需要和主体意识在学习之中不断弱化。他们感觉不到数学与其他喜、怒、哀、乐有什么关系,感觉不到数学除了烦琐答题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好处。一句话说完,数学虽走进他们的视野,却没有走进他们的心灵。如果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数学,展现数学的生活底蕴和魅力,引发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知道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需要数学,让他们感觉到不是在做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总之远离生活的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他们才有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意识。
(3)要拓展学生自觉探索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给他们提供大胆实践的机会,提倡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任何发明创造都需要足够的时间保证,同样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才能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但不是喋喋不休地游说,而应该是为学生创设“阶梯式”的问题串,降低探索的难度,使他们能展开切实可行的探索。在课堂上我们会遇到学生花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后结果并不理想的现象,这时我们要加强引导,做到在一堂课内尽可能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的同时,又要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功底,有收有放,要有调控与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还要给学生提问的自由。由于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惑和不解,思维处于一种闭塞状态,急需知道为什么。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提问的自由,只有在一次次的释疑中,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也才能让学生敢于去尝试下一次精彩假想,也才能达到进一步探索的目的。另外还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新课标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学生之间,无论是生活情景的感悟、数学问题的发现与分析,还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选择等都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承认学生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感到有选择性与挑战性,不能让学生存在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4)要发挥评价激励功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始终充满快乐。因此在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老师应该利用充满激励性的语言、手势,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
总之,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数学地思维、学会数学交流、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当然我们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时间和充分的帮助。这样才会使每个学生达到正常的学习水平。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学习状况,让每个学生都学好应有的数学知识,做到人人学好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好有用的数学。我们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不断发挥他们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