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帮云
教育改革的宗旨是把以往的或现在的“应试教育”改换成“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时代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21世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任务。现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从何而来,其首要条件是师生必须平等,这就要求教师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敢于说真话,不保留、不畏惧地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任何事物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有了疑问,学生才会进一步进行思考,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二、尊重个性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课题,让学生操作,讨论归纳,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以教学比的性质为例: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把学生思维引入“比的性质”中。先出示:“4比2和8比4”两个比,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学生很快求出两个比的比值都是2。接着向学生提问:比值是2的比还有哪些?请“四人”小组讨论,很快,几乎是每个小组都交出正确的“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发现了“比值是2”的比的特点(即前项总是后项的2倍)。还发现了要得到比值相同的“比”,只要把所给定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就可以了。教师随即点明,你们太了不起了,你们的这一发现正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板书,比的性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次尝试。
三、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入手,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人的创新意识离不开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入手。小学生生活经验浅,科学知识比较少,教学中要多用启发式,提问要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善提问题、敢回答问题。对他们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应给予合理的评价,以保护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如我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就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板,动手拼一拼,看拼成的形状是不是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有的拼成正方形,有的拼成长方形,有的拼成平行四边形等等,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操作都给予肯定的回答后,请学生再次感悟,三角形(三角板)的高与你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或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很快就有学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教师让同学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回答:你所拼出的图形是一块三角形面积的几倍?三角形的面积你认为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归纳,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情感、创新的意识,感受到了创新的价值。
总之,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探索,把学生真正摆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