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秀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唯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学生只有对这门功课产生了兴趣,才谈得上学好。不难想象,学生在不感兴趣和不乐意学习的情况下要学好数学会是什么样。所以,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们好学。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获取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分析每一堂课的细节,抓住每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时时刻刻保护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用导入引发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能感染学生的情绪,唤起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第一步,精心设计的导入,更能触动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主动并努力地投入学习。如学习“平方差公式”时,设计师生算下列一组题的比赛活动:(1) 98×102、 97×103、 96×104、 95×105……(2)1 999×101、1 998×102、1 997×103、1 996×104……学生用计算器或笔算,老师用心算,结果,学生还未算完,老师已经写出了准确答案。学生们觉得老师的算法新奇,心想:“老师用什么方法算的呢?”这时教师再引出课题:“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平方差公式。”这样,学生在求知欲十分强烈的情况下转入新课学习,可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用美促发兴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已经较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为常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本书、一支粉笔或辅之以小黑板的单一形式。传统课堂上教师主要考虑“我怎么讲”,一堂课下来,留给学生的往往是满脑子机械的理论,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长期以来抑制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扼杀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光、图、色、动于一体,直观形象,鲜活生动,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当然,并不是说传统教学法一无是处,而应具体对待。
  
  三、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增强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人们身边处处有数学,时时要用数学,让学生切实感觉到数学距我们很近,对解决实际问题极为重要,从内心产生学习的动力。如学习频率与概率时,设计这样一道题:“养鱼大王”刘有财为了与销售商签订购销合同,需对自己鱼塘中的鱼的总量进行估计,为此,他先从鱼塘中捞出100条,将每条鱼做出记号后放入水中;当它们完全混合后,又捞出100条,称得每条鱼平均重量为1.5千克,且带有记号的鱼为20条,刘有财的鱼塘中估计有多少鱼?共重多少千克?
  
  四、运用“学有所得”的激励机制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新课程注重面向全体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的同时,还要让所有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因此,课堂上要设计有梯度的练习,以落实“双基”为宗旨,激发各自的兴趣。课后要设计有差别的练习,让具有个体差异的全体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相应的练习,在各自的发展水平上得到锻炼和提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引导他们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造就他们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