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降珍

  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由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高职院校师范专业学生来说,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有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多年对本课程教学的实践,作者分析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师范专业学生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及评价,以实现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良好发展。相应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使信息时代广大师生更好地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技能,帮助师生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对于高职院校师范专业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高技能外,还需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内容,达到高素质应用型师范生的基本要求。
  1.师范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1.1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对知识的发明、学习、理解、消化和掌握,还是对知识的传播、运用、分配和再生产,都必须依靠人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直接的、有效的契机,信息集约化、综合化、高智能化的特点,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挑战与激发。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是一个在信息网络系统中以“开展创新活动”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知识创新工程。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就学生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学生可以在特定的学习场景中,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反馈,提高学习能力。
  1.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要求之一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对于担负我国基础教育使命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是否具备与时代相符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关系到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大问题。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的教育已不只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单向输入,而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现代教育活动更强调自主性、个性化、多元化,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源的组织者、过程的设计者、行为的引导者。教育技术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又对教育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师范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要求之一,只有在校学好这门课程,才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胜任教师工作。
  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当前,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内容偏多、实践教学不够、实验设备缺乏等。下面详细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旨在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并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2.1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
  就我校而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所有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而总课时只有36课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讲理论又要实践,基本上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因此,可以采取“精讲,多练”的原则,在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将更多的具体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只讲一些基础理论,把大部分理论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实践教学上。围绕重点、难点开展理论教学,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讲授内容,合理分配学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多媒体和网络的运用,创设情境,展示过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原理。
  2.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够,还必须对现代教育技术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那么,教师要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次课。教师要上好每一次课,离不开课前备课。首先要针对每次的实践内容,上机反复操作,达到熟练的程度;其次对操作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反复推敲,以便上课时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再次,教师要定期接受培训或专业进修。在学院财力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把相关教师送参加讲座或培训、进修,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最后,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实践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第二,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亲自实践,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多种综合能力。
  第三,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高职院校的办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该课程内容。实施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设施的建设。主要是建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训室,并配备完善的设备。②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教材。为了增强实训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教研室要组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实训指导教材。
  2.3学校加强校园网资源的建设
  首先要丰富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我校的校园网建设处于初期,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中许多内容有待完善与补充。在保证校园网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学校要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筑教与学环境,如:学习网站,网络教学平台等,丰富教学资源,使身处异地的教师和学生能够相互交流与学习。其次,学校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教学资源库是指将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精选并汇总在共享资源库中。教师可通过校园网发布教学资源,师生实现资源共享,还可对教学资源进行集中管理,为教师选择合适的资源,为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提供支持,使优秀的教学信息在全校共享,其主要形式有:教材教案库、素材库、案例库、试题库和课件库等。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本课程的精髓,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提高信息时代师范生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技能,帮助其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钟义信.信息时代宣言,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理科CAI学术会议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1.
  [2]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2版).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04).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曾凌峰,康亚明.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赵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