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永
英语同所有的语言一样,也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统一体,音和义的关系则是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人们可根据不同的交际需要,对这种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任意的排列组合,造出无限多的句子。
语感作为对语言的直觉,是对阅读心理的一种描述。它以感觉为起点,即以对语言表层意义的感受为起点,将现实现象与音义结合,形成浅层直觉;浅层直觉通过各条途径得到深化,达到对语言的深层意义的理解。这种理解经过强化,在言语主体内部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性的语言习惯和心理习惯,使表层意义立即反映到与之对应的深层意义上,形成语感。这一完整而具体的过程是瞬间完成的。语感作为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经过感官化了的;而真实思想的注入,又扬弃了浅薄的感官追求,感官反之又提升思想,最终在感官上留下最真实的思想情感内涵。也可以说,浅层直觉是在定势化了的感觉器官中产生的,是发现式的直觉;而深层直觉是激发出来,并伴随着感觉器官功能的调整过程而产生,是顿悟式的直觉。
语言符号的组合具有任意性,它不是单向地平面性地展开,而是在时间的线条上一个个依次出现,构成不同的结构,语言系统内部(包括语音、词义、句法、章法)各要素之间及系统彼此之间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在语感的深层结构中,这种关系性强化到离开整个语言系统根本无法看懂某个句子、领略某个词组、品味某种转折的地步。有时,且不说某个句子,即便是整个段落,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系统,就会顿时失去意义,成为一堆要素性的语符材料。深层语感的这一特性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尤为明显。如济慈的《夜莺之歌》有如下的句子:
Now more than ever seem sit rich to die.
To clese up on the midnight with no pain,While thou art pouring forth the soul abroad.
In such an eastasy.
(而现在,哦,死更是多么美丽,在午夜里,溘然魂离人间,当你正在倾泻你的心怀,发出这般狂喜。)
在这些诗句中,找不到任何对夜莺啼声的模仿,即使是响亮的“O”在诗中重复时造成的渐强效果也不是真正的模仿。而全部诗句组成的结构模式却体现出了鸟啼的本领。这种深潜的语感并不要求对原型的外在雷同,当许多形象中的每一个都很自然地为它所包含的共同意义服务时,语感已具有表达抽象的功能。
可见,深刻强烈的语感既能把握相似的语音,又能分清相关词的相似性、对立性及它们造成的语义效果,抓住语言形式所包括的更多的信息。
在中学语感教学过程中,高中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比初中学生强,这是因为实践与练习机会不等,语感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正如乔姆斯基所说:“后天经验是决定语感的变量。”那么,在英语语感教学中,这个变量又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一、教师的语言教学
泰戈尔说过:教师的语言是表现情绪与情感的语言。通过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情感的范读,创造一种情境,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利用语言的变化,把喜怒哀乐直接传递给学生,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如:问一英美女士:“How old are you?”回答:“Ah,it’s a secret!”教师可通过语调的曲折变化,表示拒绝或不悦,引起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注意。
二、教师的非语言教学
非语言在语言教学中起辅助作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特・W.巴克认为,非语言交流有时能够表达言语难以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它具有如下功能。
1.补偿功能。面部表情、手势姿态能添加阐明语言的含义。英美人士总是表情丰富,并伴随不断的手势讲话,这一点在看教学录像时不难看到。有的甚至在表达最明白不过的问题时也带着手势。
2.强调功能。对于言语信息中心的特别之处,点到前后时停顿一下,给学生以品味和理解的机会。
3.代替功能。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伴随语言起到补充或加强语言表达的作用,但某些特定情况下,非语言行为可单独传递信息,如摇头、点头等。
三、使用教具,强化语感
1.根据内容,辅之以多样化的训练手段,如绘制彩图,放映幻灯,引进乐器演奏,等等,通过设置场面,充分挖掘和展现情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不断得到深化。
2.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能力,鼓励他们在做动作和表演过程中把握自我表现的分寸。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调控。
四、设置环境,印证语感
由于词义的组合表现出一定的意义,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环境补充、确定的,因此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深入理解字里行间所表现的意义。如:I wonder what time it is now?The milk man has just come.在这种情况下,回答的是言外之意,即时间与听说两人共知的送奶时间相联系。另外,“环境”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理解,把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也包括在内。特别是英美cousin,aunt等一些亲属中称谓的关系,以及在当时的某一地区堂兄弟姊妹可以通婚,等等。了解语言反映的时代风貌和民族习惯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字的意义。
五、阅读
1.朗读。朗读的一个重要益处就是它能够培养学生对声音――符号之间关系的意识,丰富口语词汇,培养语音语调,掌握句法结构知识,帮助划分意群,加强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能力。朗读使学生既能掌握有关知识,又能增加对英语的听觉体验。
2.默读。默读过程是一个期待和回味的过程,因为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意向性,这使读者或多或少能预估下文可能会出现什么,这种“预估”即是语感在阅读中的表现。如:“What colur is it?”下一句通常是对colour的具体描述。但由于下一句并不与读者的期待完全一致,它会在一定程度上修正,甚至完全改变读者的期待,使读者回味已读过的东西。在这同时,读者会把已读的部分存入记忆中,在以后的阅读中起期待作用。同一篇题目,初读和复读效果不同,因为存在着一个时间序列,它使读者对材料内容审视的角度不同。不同的篇目,读者对它的预估――语感把握更不尽相同。对于内容相似的材料比对于陌生的材料预估的正确性要可靠得多。
总之,只有让学生经过反复听读练习,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锤炼自己,才能培养他们的语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