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通过比赛促进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白浪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体育比赛对促进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作用,探讨了如何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等问题。
  关键词: 比赛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锻炼意识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已有许多专家学者经过调研发表论文予以论证。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既要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又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锻炼有机结合起来。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每周一次课,而身体素质的增强是一个要长期坚持锻炼的过程,这个锻炼过程主要是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的。如果我们能组织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并让学生将体育课堂所学的运动知识、方法和技能应用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将会不断增强。
  一、组织课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自觉锻炼的积极性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由于自身性格原因或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喜好运动,再加上对锻炼身体的认识不足,平时很少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参加锻炼的项目驱同。部分学生是比较喜爱体育运动的,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是他们当中大部分,对运动项目的爱好相近,都喜欢球类运动。因为球类运动的趣味性较强,又有竞争性,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而各高校的球类运动场地有限,不可能容纳所有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因此每到下午四点多钟球类场地便人满为患,有些学生因找不到场地而放弃运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田径跑道、单双杠器械上少见人影,造成运动场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二、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们除了加强思想教育,正面引导,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外,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把吸引学生自觉锻炼和通过制度约束学生参加锻炼相结合。鉴于广大学生都具有竞争意识,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比赛的方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比赛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层次,各层次的目的、要求也不一样。学院每学年可组织一个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根据本院校的实际条件尽可能多地设置比赛项目,既要有传统项目如田径、三大球等,又可纳入在本院校有一定群众基础的特色项目如体育舞蹈、太极拳、拔河等。整个过程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覆盖上下两学期,具体办法如下。
  1.预赛部分。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各院系按要求对各项目组织选拔赛,各院系根据实际情况自定选拔赛规程,并在期初将本院系安排的各项比赛工作计划报体育部审核备案,体育部根据各单位工作计划统一协调比赛场地及器材的使用,并向各院系派一至两名体育教师负责联系和指导体育比赛工作。在这个阶段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至少报一个项目参加预选赛,集体项目的比赛尽量以班为单位参赛,有些班男生或女生较少,则可以某专业为单位甚至年级为单位组队参赛。对积极参加锻炼并被选拔出来的学生,院系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考核加分。
  2.决赛部分。每学年的第二学期由院校组织全校性的各项比赛,各院系根据上学期的比赛结果,选拔出各项目优秀运动员代表本院系参赛,并将参赛运动员报体育部统一编排。高等院校的这种综合性体育比赛不能像全国或国际综合性运动会那样集中在某一时间众多项目比赛同时展开,大学有大学的特点,大部分比赛要安排在课外,尽量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时间拉长点,各项目比赛逐次展开,这样既减轻了各院系组织参赛的工作压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同时对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较小。也可以办成体育节,在开学初几周举行一个开幕式,各院系组织一个方队表演,通过开幕式宣传体育文化,营造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氛围;结束时举行一个闭幕式,表彰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个人和本次体育节成绩优秀的院系。整个体育节期间,每天安排一两场比赛,为配合体育节活动及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可举办几期体育知识讲座。因为是一个综合性的运动会,所以除了设各项目的单项奖外,还应设各项综合团体总分奖。各大项目第一至N名都有对应得分,但各大项目的分值不一定一样,如田径团体总分名次的分值应高于其他项目对应名次的分值,其次是球类,再次是其他项目。
  三、体育比赛对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
  1.调动和激发广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一部分学生有比赛欲望或不服输的精神,这部分学生报名后会自觉参加训练,提高运动成绩。
  2.起到引导督促作用。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必定会提出一些要求,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并将学生参与比赛和训练纳入考核,这样可以将一部分平时不好活动的学生推向运动场。
  3.提高运动场的使用效率。通过统一协调安排训练比赛,提高运动场,特别是学生平时活动较少的运动场地的使用效率。
  4.丰富课外活动内容,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通过两个阶段的比赛,既能满足广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又能展现院校最高运动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