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种发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不可取代的。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其特殊的功效。教师应从多角度引入实验,利用好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效率。作者认为实验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不仅要在实验设计上有所创新,而且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家庭小实验 实验教学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又是化学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课程标准》第三部分专门列入一项――科学探究及实验能力要求,列表说明探究要素和基本要求,所以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而且大大加强了。因此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还不完善,在理解新知识、新概念时,需要大量感性材料的支持,只有真实可靠的实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我认为实验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不仅要在实验设计上有所创新,而且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
  一、创新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教材中,许多重要的概念、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和学识限制,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并且会怀疑其客观性。而实验就起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们的教材已经编入许多的演示实验,但有些实验由于本身设计上的局限和学校实际情况,效果不是很理想。从演示实验的作用和意义上来看,有些章节的演示实验数量还不够,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演示实验学生一看就明白了,把活生生的演示实验变成了“看图说话”,人为地减少演示实验,使得教材的演示实验失去它应有的功能,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化学教师要力求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同时结合其他形式和多种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现行课本上有许多精彩的演示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教材给出的一部分演示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我们大胆地改进,重新设计。这样学生就可能会更容易观察到现象,理解新知识。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在大烧杯里放一些热水,然后放入一小粒白磷,再放入两支分别装有白磷和红磷的试管。我们可以观察到只有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从而推导出燃烧的条件。这时再让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设计让热水中的白磷和试管中的红磷燃烧的实验,并进行验证。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牢记燃烧的条件。再如,教授“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情境,我采用了一个魔术表演:在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约10mL的碳酸钠溶液,往第一个烧杯里加入几滴酚酞,第二个烧杯里加入氯化钡溶液,第三个烧杯里加入稀盐酸。由于这些液体都是无色的,外观跟水一样,混合时却产生了不同的现象(水变红酒、牛奶、汽水),学生在惊奇和兴奋的心情下,很容易接受“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知识。
  传统的演示实验都是教师做,然后告诉学生应注意什么、观察什么,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只是饱了眼福,成为观众。因而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的效果不好。其实许多演示实验操作容易,又没什么危险,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到讲台上进行演示,让其他同学观察并进行评价,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动手,又可让学生动脑,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加强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纵观中学化学的教学现状,可以发现还有许多的教师仍注重结果。实验仅局限于简单的、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而忽视了对分组实验的系统性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孤军奋战,缺乏分工合作的精神。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提出了要求,这些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学生十分有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它是化学教学中最直观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究物质的变化规律,既便于理解和掌握,又增加了创造性体验。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穿插学生的分组实验。例如: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粗盐提纯;燃烧条件的探究;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等等。学生实验能以其生动的直观性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实验中的好奇好玩心理引导到科学探究上来。通过实验现象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所学书本知识进行论证,以巩固知识,掌握规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特殊爱好。尤其要重视实验的过程,注意学生的个性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现。对实验中的失败,要鼓励学生去找出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以至成功,努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的实验情感的体验向更深层次发展。
  有些分组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做实验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完“溶液的酸碱性”后,我专门开了一节分组实验:自制指示剂。学生从家里、花店或路边找了许多种花朵,然后让他们知道如何将花的色素浸出,再将这些浸出液滴入酸、碱性溶液,观察现象。学生们乐此不疲地制作各种指示剂,把实验室已有的溶液全部用来实验,把结果记录在自制的表格内,并对自己所做的指示剂进行评价和总结。这一实验设计巧妙,现象较明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探索性、研究性和创造性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增设家庭小实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学生几乎没有参加家务劳动的机会,优越的物质条件以及升学压力下学生无暇顾及考试以外的活动,逐渐淡化了动手动脑的兴趣……一些学生缺乏对常见化学现象的体验和感性积累,也就难以体会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种种问题情境。要学生仅凭勉强接受的半生不熟的知识学以致用,难上加难。要改变学生学习化学的障碍和困惑,单凭课堂教学、课堂实验等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妨在家庭小实验下点工夫,那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庭小实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趣味性强,接近我们的生活实际,对课堂知识能很好地起补充与延伸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完“二氧化碳的制法”后,要求学生在家里用生活中的物品替代烧杯或试管等,用醋代替稀盐酸,用蛋壳或贝壳代替大理石,自己制取二氧化碳并加以证明。在学完“物质的溶解”后,要求学生回家找出衣服或其他物品的污渍,上网查询清洗方法,并加以实践检验。像学习完“水的净化”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净水器,然后自己制作净水器,并带到课堂进行展示。像学完酸碱盐的性质后,让学生回家后制作叶脉书,除去家中水壶和热水瓶内的水垢,用厨房中的物品鉴别精盐和碱面,等等。
  实践证明,要全面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应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实验教学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加强实验创新,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使之在知识应用、方法设计、思维创新诸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实验的作用,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又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傅兴春.初中化学实验技能的教学目标与训练.福建教育,2007.10.
  [2]陈基跳.加强观察指导提高探究实验的实效性.中学化学教与学,200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