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语文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怀璋

  摘要: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复杂的心智活动、情感活动、语言实践活动,也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情感、思维、需要、方法、语言是构成阅读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语言感知课文传达的情和意,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不断产生新知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情感;教学艺术
  阅读教学应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目的,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语文的阅读教学一定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和重点,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鼓励他们多读,引导他们主动地读、自觉地读。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让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兴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设计一点儿精美的导语,以此来调动学生酌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当然仅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死抠术语,不大谈文学现象、文学理论。尽可能接近生活,联系学生自身体验,走进文本,汲取营养。
  二、唤醒学生生活体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首先,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其次,注重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会因为生活经验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也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判。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被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三、优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为此,上新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利用这个时间,个人或小组共同学习,疏通文字,确立学习目标1~2项,并根据目标质疑,预设1~2个题目,小组探讨或个人思考,看哪些题目有价值,写下答案或注明疑惑。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确立目标,―起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如果确实有难点,再由教师点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阅读主体――学生的自主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教师要做构建学生新知识的引导者:引导不同学生说出对同一文本的不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写出各自的读后感受。这样在师生互动的交流碰撞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训练,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写作能力也逐渐提高了。这样学生也能尽可能多地自己动手去实践,增强在课外阅读杂志、报纸、其他文学作品自觉性和迫切性,通过阅读从而积累一定的写作经验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只有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才能紧密地结合,这样在读和写的过程中才会具有创造性,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达到更高境界的读写阶段――活到老、读到老、写到老。
  四、做好笔记,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勤翻字典,把一些字、词弄懂,扫除阅读中的障碍。每当上新课,布置学生在预习中把不懂的字、词、成语画出,辨析字形,查出音、义,注在课本的字里行间,上课时,随时检查,校正。每单元结束,布置学生列出“同义词辨析表”,找出词的异同点,并造句,着重在理解及运用字词能力的训练。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这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也是阅读中首先培养的基本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筑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作者单位 甘肃省渭源县新寨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