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军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的特点就是以大自然中的一切现象和物体为研究内容,揭示了地理组成结构以及地球演变的客观规律。但它最终的教学效果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适当的教育时机,施以适当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灵感、激情,最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灵感的激发;课堂的多变;地理课堂
地理课堂和其他课堂一样需要老师在课前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课前的备课对精彩课堂的创设有很好的作用,但对于课堂教学当中的一些意外情况、非智力因素的预测和控制却无法作出准确的设计,无法精确地看到课堂上面将要发生什么,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灵感,除了老师精心备课之外。而需要在课堂教学进行当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从学生学习反馈的各种信息来判定所要采取的各种方案,果断地应付那些偶发事件。老师要顺势而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从而获得理想的效果,o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自己的总结,粗浅地谈一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灵感。
一、注重学生独立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素质教育,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求学生有独立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具有批判性思维,对老师的所教内容,也要有批判性的态度,要有质疑的思想。
在地理课堂上,我非常希望学生能对课本上的内容和我本人所教内容提出质疑,能提出―些挑战性、与众不同的问题。例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来使一些抽象、复杂的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如“北美”概述部分的一道难题,“从加拿大乘飞机一直往北飞,方向不变,是不是可以达到俄罗斯?”只凭课本插图和极地方向图解释起来都比较费力,如果用一只纸叠小飞机在地球仪上模拟飞行,观察其机头方向变化,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答案。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课堂里面对内容的质疑、提问,尤其是那些新颖观点的提出,对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有独特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要引以为例,多鼓励学生去思考,多鼓励学生去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可以有奇思异想。不怕出错,就怕不想质疑。要冲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让自己思想更开阔,更具有灵感,那样地理课堂就会兴趣盎然。
二、地理语言要通俗易懂,并带有幽默性
高中地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地理实验当中,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如种花、养鸟等,这些内容和我们生活实际情况有着很大的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灵感,具有不可估计的作用。地理课堂的老师应充分应用这些典型实验来让学生来动手、来操作,让学生在地理实验当中去体验、去体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人类认识的有限性,故教材对于一些地理现象、规律的描述还采用模糊语言。如教材中“至于太阳系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高级智慧的生物,科学家正在探索之中”“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这里的“大多”“是否”都属模糊语言。教师授课中如忽视了,就会误导了学生,失去了教材及教学过程中的严密和科学性。分析图表的语言要指明空间、顺序、范围,引导学生读与析。
三、渗透感情地教学
地理学习,同样需要把学生的学习热情给调动起来,这样即使出现失误,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在课堂上、在实验中出现的失误、曲折、疏漏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此刻,其实就是教育的良机呈现在老师面前。老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如果这样那会错失教育的良机,而应尊重学生的错误,且引导学生不断地找出失误的原因,让学生在纠错当中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探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主动地学习,在纠错当中找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同样需要创新,有的时候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教育良机,而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这个良机,当成激发学生灵感的有利机会,把纠错的机会留给学生,把困难留给学生,让他自己去学会战胜困难,让他自己去体会战胜困难的乐趣。这样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克服了学习上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有利于形成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
参考文献:
[1]张学成.应用生态学报,2008(2).
[2]李清寺.地理工程学报,2009(3).
(作者单位 江苏省睢宁中等专业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