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健美操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跃慧
摘 要:健美操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高。通过改变和创新健美操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科的自身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创造源泉。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1.前言
健美操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健美操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发展和道德的养成,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2.健美操教学的自身优势
健美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练习者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随意运动,此时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根据音乐特点、自身情绪随意发挥,尽情欢跳。一套健美操动作编排要求很高,它要求成套动作素材多样化,不得多次重复某个动作,音乐选配也与动作性质、节奏及人的性格情绪统一。经常进行整套健美操的训练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高。
健美操教学的特点极为鲜明,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它的互动性、实践性、差异性和整体性上。
2.1利用健美操的互动性进行教学
健美操的互动性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或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练习、交流、再练习,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如:基本步伐教学中教师先提示学生观察的要求,并利用教师示范,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2加强实践性学习
实践性是健美操教学的特性,也是研究性学习的特性。丰富多彩的探究发现,个体各异的实践体验,能够克服基础教育课程及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为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思维创新能力的锻炼开辟渠道。
2.3按差异性开展针对性教学
差异性是指体育学习常常受到人的身体、性别、气候、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并据此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内在差异和气候、场地等的影响,尽可能地反映学生对体育学科的不同要求而开展教学。如:男女生在力量及表现力上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在动作的编排上教师就应该注意有所区别。
2.4利用体育整体性的特点进行教学
整体性指的是体育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而开展这种专题性研究课程主要是通过项目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但让学生适应社会,而且在动手中形成新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如:带学生走进社区去感受社区的社会体育,并教会学生如何设计指导不同人群的练习。
3.健美操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3.1对健美操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教师无论是在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组织,还是教学过程、教学风格上,都应强调个性风格,不能千篇一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还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方面考虑,灵活运用有限的条件,对现有教材进行重新组合、搭配,选择那些能较好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活动和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引导,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能动性,并紧贴体育运动内容,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3.2运动技能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将规范化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要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依据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技能而展开的,这是一种“直线式教学”。应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看做是技能传授的根本目的,重视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教育价值,对此提出了“曲线式教学”的构想。如:在进行乐感训练时,可放弃常用的本步法,尝试用简单的体育舞蹈来练习。看似在练习舞蹈,实际上是通过练习来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把握。“曲线式教学”为启发式、发现式学习方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我们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运动技能教学方法提供了思路。
4.结论及建议
健美操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注重促进个性的发展。它要求教师要努力钻研、创新和应用教学方法,有意识地从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科学创新素质。
面对不断变化的主客观环境,必然会有更多的新的教学方法涌现,体育教师应及时吸收、大胆创新,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研究、创建新的教学方法时不应只局限于我国教学的基本原理,而需更多的注意到与国外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相互交流和借鉴,引进现代化的教具,渗透新时代的意识,研究中既要考虑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自学、自评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对学生自信、进取、竞争、拼搏、效率、时间等现代化观点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陈琦.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北京:长征出版社,2000:87-103.
[2]黄崴.主体性教育论.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118-121,274-275.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