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以学定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丽云
摘 要:以人为本的课堂转型成为教育工作者有意识地探索和追求。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堂正在进行着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革命。阐述了以学定教的课堂转型。
关键词: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课堂转型
当前,以人为本的课堂转型成为教育工作者有意识地探索和追求,从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到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从上海静教院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到郑州市的“道德课堂”,我们看到,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正在进行着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革命。
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课堂教学设计逻辑结构开始向以学生学习为线索的逻辑结构发生转变;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开始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标准化的学生培养模式正在向着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为学生提供多类型的课程和个别化的教学发生转变。
长期以来,甚至到目前为止,许多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是以学科体系为线索,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水平高低只是体现在这个结构框架下的变化,有的线索清晰,反映了教师的条理清晰;有的教学方法多样,但是还是在这一逻辑结构的基础上,只不过某一环节的教法更加灵活。而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从观念上,还是从结构上,都将发生重大的转型。
一、课堂教学不再是开始于老师的备课和讲课,结束于考试评价的过程
以前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都是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评价,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课堂教学五环节。应该说,这个顺序是有其道理的,但是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使这个顺序发生了两个重大的转变:一是课堂教学开始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预学准备,开始于老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二是评价始终与教学过程平行。以前,评价总是最后一个环节,现在,包括很多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其评价始终都与整个教学过程平行开展。
二、课堂教学总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改进
对学生懂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淡化,对学生不懂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
三、课堂教学从动机到结构都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来进行组织,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组织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不仅是我们将来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国际上课堂教学发展的潮流所向。如上海青浦一中的基于预学的自主课堂建立起了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预学、讨论、展示、检测。预学是新课堂的前提。教师设计预学单,引导学生先学先练,明确目标,带着问题进课堂。考试学科的预学在课前完成,非考试学科的预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是新课堂教学的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解决学生质疑的、教师预设的、课堂生成的典型问题,让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教师则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倾听―梳理―点拨―讲评”,实现针对性教学。展示是新课堂教学的关键和核心,是分享质疑、提升思维品质的环节。小组间的竞争、抢答、质疑、补充、争辩,是展示常见的镜头,老师意想不到的思路、被学生难住的情况时有发生。检测是新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预学是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检测环节则让学生解决问题后下课,同时,检测中又会让学生产生新的问题去思考。一改往日形同虚设的“预习”,学生能学懂的由预学解决;课上有“生教生”,也可相互质疑解惑,教学针对性由此得以普遍提升。有了预学单导引下的预学,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至少能够自己看书。预学能懂,学生自信力倍增,而这正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同时,有了预学,课堂上也就有了真正的――“议”我懂了你没懂的地方,我可以讲给你听,我不懂的可以问你。这样一来,真正“生教生”的课堂就出现了。预学当中,要区分易学能懂的和难学未懂的内容,易学能懂的不用说了,对于难学未懂的部分,学生也会试试看自己能不能“啃”下来。这其实就是挑战性学习。郑州市的“道德课堂”既是对郑州十年课改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集中体现了当下课堂变革的核心任务和价值追求。道德课堂提出的行动策略:即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先学”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是学习方式的重建。“后教”就是以学论教,根据学生的学而教,是对学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超越学生的先学而使学生的进步有质的飞跃。
教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三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要达到的目标是第三种境界。当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时候,也就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顾泠沅.以学定教的课堂转型.上海教育,2011(4A).
[2]官芹芳.重构理想课堂.上海教育,2011(4B).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