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因材施问 以人为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华英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让每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因材施问;后进生;鼓励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深入,课堂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强调构建充满生命的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充满生命的教学体系,促进师生、生生互动,合理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催化剂,而要做到合理的提问,因材施问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提问方式。
  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每次教师向学生提问时,提问的对象往往只是举手的同学,而对成绩差或者调皮的弱者,由于他们不举手,所以教师很少过问他们。对于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往往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却很少对自己进行反省。其实有些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责任不在于自己,而在于教师。因为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问题设计,只顾教学进度,忽视后进生的接受能力,搞“一刀切”设置问题,所以使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倘若教师不注意及时调整这种教学方式,对后进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因材施问呢?首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认知水平来施问。教师在提问前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全班学生分为ABC三类:A为优等生,B为中等生,C为后进生。针对优等生和中等生,可以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后进生,就要根据他们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设置出一些他们可以接受的问题,这些问题经过教师引导鼓励,他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说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教师如果能够这样面向全体学生来设置问题,并能够在课堂上因材施问,每个学生就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得到真正的体验和相应的提升。
  其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点来施问。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性格特点也不一样。教师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特点来“投其所好”,创设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向他们施问。但是,在设置问题时,还要考虑这些问题是否与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有密切的联系。这样,所提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而且还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对自己很有用的知识。
  再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施问。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某些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定要敏锐地洞悉学生的思维活动,准确及时地掌握学生反映出来的某些信息,然后迅速恰当地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纠正补偿,使学生准确理解新知,从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总之,因材施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在课堂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恰当地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将会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巷贤镇万加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