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倪韬
摘 要: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要在这里布置相关任务,了解学生情况,并与学生交流思想,解决问题。
关键词:主题;形式;参与;指导
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要在这里布置相关任务,了解学生情况,并与学生交流思想,解决问题。传统的班会课只注重老师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学生是班会课的主人,造成学生的抱怨:真无聊,不喜欢上,还不如让我们做作业算了。有些老师有时也认为这不过是在做形式,走过场。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我认为班会课也应该与时俱进、大胆尝试创新,适应新时期学生的特点,采用他们乐于接受和易于表现的形式来表现主题,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达到教育之目的。同时还要开出新意,开出特色。那么,怎样组织和召开主题班会,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呢?下面结合本人实际情况,谈谈上好班会课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主题
首先,班会课主题的确立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教育的目的一定要明确。针对学生中近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班主任应及时作出分析,并能够正确归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教育的突破口。其次,班会课主题的确立必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要知道他们渴望得到什么。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是交际方面的指导,还是关于人生目标的确立,如何为自己作好人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教师都应做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教育才会更能贴近学生,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二、确定主题班会课的形式
形式的选择要以全体或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能引起学生爱好为原则,形式可以多样化。在设计主题班会课时要尽量做到四个“一点”:(1)主题小一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而不是去抓琐碎而无典型意义的事。(2)主题近一点,即贴近学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富有针对性地设计贴近他们年龄特点的活动。(3)主题巧一点,是指主题班会的构思要新奇,有创新性、艺术性。(4)主题实一点,是指设计要务本求实,针对实际问题,注重行为指导。
三、精心设计
主题、材料、形式都确定好后,最核心的是要对主题班会进行精心设计。主持人的选定,情境的把握,过程细节的推敲等方面,班主任都需要认真思考!
1.主持人的选择
既然是主题班会,就应在培养学生能力、增强自治意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上起到积极作用。所以必须打破常规班主任“一言堂”的现象,把主题班会课的主持人回归给学生,大胆地信任学生,他们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参与,在主持主题班会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氛围调动、应变能力等方面都会得到充分的锻炼。主持人的人选有两个方面来源:一是班委会成员,每人轮流开一次,以锻炼他们的执政能力;二是从普通学生中抽选,下一周的主持人由上一周的主持人抽签,同学对这种活动很是期待,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2.创设情境
主题班会中要创设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主题班会所要表达的思想。给学生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写剧本并编排,等到彩排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这样不仅从形式上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从效果来说也是深刻的,而且更能体现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挖掘了学生创新能力、写作能力、想象能力、组织能力、表演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1.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中学生自主意识强,思想正走向独立,对社会生活中任何一种现象都有自己个人的见解,不愿他人把意志强加于自己。让个体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全过程,不仅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营造了心态开放的环境,使他们通过师生之间思想交流、撞击、对接,产生深刻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从而很自然地把德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2.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
强调学生参与,并不是把主题班会的组织,简单地全部推给学生。这是因为中学生自主意识还不成熟,知识水平还有限,观察分析事物还不够深刻,看待问题往往有所偏颇。所以,无论是班会主题的选择、活动组织,还是班会行进过程的具体操作,班主任都要发挥指导作用。班主任看准关键点,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讲授则也显得非常必要。
五、班主任要做好“追踪教育”,巩固班会成果
要使主题班会真正起到教育教学作用,决不能忽略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也就是在班会后要进行“追踪教育”。
一是在主题班会活动之后,要及时掌握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反馈,抓住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变化,继续加以引导,促其升华。力争在每次活动之后,让学生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并使他们在行动上有所表现。二是班会做出的决定,班委会要认真监督执行,并付诸行动,从现在做起。例如,在召开了《你为集体做了些什么》主题班会后,就要及时表扬那些关心集体利益,为集体做了好事的同学,对于差的,要批评指正,只有这样,主题班会的成果才能发挥出它的效用。
(作者单位 宜兴市丁蜀陶都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