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再议农村中学学生厌学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冉瑞柏

  摘 要:学生厌学是教师常见的问题,也是社会、学校、家庭都担忧和关心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使一些农村中学生产生了厌学。分析了其厌学产生的原因,并相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等。排除学生厌学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农村中学;厌学;原因;对策
  
  中学生厌学是社会、学校、家庭都担忧和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心理障碍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已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识。厌学即厌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很被动,学习生活太单调,对做作业、考试感到厌烦,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我班(初2011级1班)的汪敏容,就是一个实例,该同学不管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还是生物,他都不愿意学习,把考试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各学科的成绩经常是20分以下。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农村中学还较严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瞌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吵闹,实行“四不主义”: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
  其二,抄袭作业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10分钟就交了卷,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
  其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到别的学校“擂肥”等。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
  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我们应该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而引发厌学症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原因;另一类是外在因素。
  
  一、主观原因
  
  1.由于自身比较懒惰,怕苦怕累,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很累并且很乏味的事情。有些同学对学习毫无兴趣,一看到书本就头痛,总想找机会逃避学习。
  2.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许多同学基础知识差,学习跟不上。他们上课时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或听得一知半解,课后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更是无从下手。
  3.失去信心。有些同学在学习上已经付出了较大努力,并且牺牲了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可每次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
  4.没有目标。不少同学都不知道自己将来到底想干什么,他们的人生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他们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选择放弃,平时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来。
  5.情感饥渴。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而情感孤独,缺乏温暖。父母外出务工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的心理关怀缺失,使其情感发育不良。
  
  二、外在因素
  
  1.外界诱惑。主要是受校外玩乐场所的影响,如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等。
  2.家庭教育滞后是学生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家长每天上班忙于工作,回家又要忙于家务,很少抽空过问并辅导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
  3.过重的学习负担是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重视孩子的分数,而不顾孩子实际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
  掌握了学生厌学的原因,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
  第一,为学生提供成功的舞台,增强前进的动力。信心是前进的源泉。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要注重赏识教育。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老师能适当地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其克服自卑,定能纠正厌学情绪。
  第二,成功强化。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得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
  (1)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更应如此。
  (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4)及时奖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奖励是愉快的刺激,它能增加个体积极反应发生的概率。
  第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兴趣转移的学生,要将他们的兴趣再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
  (1)转变观念,淡化“苦味”。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种观点当然不错。于是许多老师抱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条不放,一方面强化苦观,常念苦经,大讲特讲“头悬梁,锥刺股”等;另一方面常作苦事,倡导苦干,用时间加汗水的方法来推进学习活动。
  (2)改进教法,激发兴趣。要让学生注意事物,需要体现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能刺激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兴趣与关注,进而使人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
  第四,情感补偿。情感教育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之说,讲的是“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
  第五,开展必要的心理疏导,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由于学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激烈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学生难免会产生心理障碍。再加上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后,难以进行自我调适,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正面诱导和矫正,极有可能导致厌学心理。
  第六,学校、家庭、社会联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学校来讲,要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知识。
  最后,老师和家长还应注意,不仅是“差生”会厌学,部分“优生”也会有厌学情绪。当发现学生有厌学现象时,应冷静处理,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好好沟通,耐心地帮助学生从厌学转到乐学,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学习。
  (作者单位 重庆市石柱县西沱中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