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信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矞
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需要,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会在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本文就这一问题重点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体育教学 自信心
一、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新的体育教学大纲,确定了以育人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同时要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而学生缺乏自信和勇气是体育教学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善于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并不断地调整和引导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心理变化和行为,以便准确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教学中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不断地完善自己、认识自己、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在每节课中使每位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二、缺乏自信的主要表现
1.有较强的自尊心。缺乏自信的学生非常关心比赛的输赢。在平时的比赛或游戏中,他们只想跟水平相当的对手比赛。如果在比赛中没有取胜的把握,他们便会寻找理由尽量避免参加。如果非要参加不可,他们便表现出勉强应付消极比赛,以此掩盖缺乏自信的心理。
2.对议论过于敏感。缺乏自信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往往对来自老师或同学间的言论过于敏感,患得患失,只要听到其他人的评价略带一点批评的意味,就会影响练习的信心,甚至有时会放弃练习。这种学生平时也显得神经过敏,好猜疑别人,常常认为所有的批评都是针对自己的,因而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3.希望得到表扬。缺乏自信的学生由于对自己信心不足,学习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是否能学习、掌握某项技术。所以,表现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当这些学生在取得一点成绩时,他也期盼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因为老师的表扬不仅对其虚荣心是一种满足,而且也是对其缺乏自信心的一种很好的慰藉。
三、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教学措施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信心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因为它只是在体育活动中暂时失去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为了克服和消除体育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心理,教师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
1.激发学生获得成功的愿望。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在体育教学中,细心的教师可以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例如在跳高教学中,如果用同一高度来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练习,就有可能使一部分较弱的学生遭遇到失败,失去信心。利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如设置不同的高度,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每当前一练习成功完成,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就能促使学生以更大的愿望和意志力去完成下一练习任务。
2.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保证成功体验的基础。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完成动作。体育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操场的布置,器械的摆放,场地的安排与画法。使学生一到操场指定地点,就对课堂的环境有个新鲜感觉。看到事先摆放好的各种器械和画好的场地,跃跃欲试,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会产生浓厚兴趣,思维敏捷,效率提高。软环境是指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进行接触交流,注意洞察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友爱愉悦的氛围中成长,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和锻炼方法。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放宽对体弱低能的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要求,杜绝任何讥讽打击的现象出现,以避免让有自卑感的学生再受心理创伤。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在班级活动中注入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助人为乐、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使那些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友爱、老师的信任,从而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3.创设激励评价的机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学生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应预测学生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学生鱼跃前滚翻动作完成得很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做得很漂亮”、“动作质量很高”等。当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你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在进步”、“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等词语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教师应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情感,如用点头、拍手、 头等动作来表示赞同或反对。应经常走近学生,拍拍他们的肩,摸摸他们的头,表示无声的支持或赞扬。教师可以通过视线与学生交流友好、亲切或焦虑、愤怒等情感,告诉学生老师正在关注他们。这样既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综上所述,体育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善于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对应地措施。不断调整和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帮助其树立信心。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高发民.体育心理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2]郑希付.学校心理卫生学.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
山西太原市实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