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护航”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荣誉 陈功伟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师生交互的一种方式。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最有效呢?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有效提问既要有灵活性又要有启迪性
老师首先要选择发问的时机。老师的提问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必须经过一翻思考才能回答。教授《窃读记》一文时,指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品味窃读那又快乐又惧怕的滋味后,在引导学生体会窃读的意义这一环节,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窃读’算偷吗?”发问后,我留给学生思考回旋的余地。在思考的时候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考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有的学生觉得应该算偷,因书上这样写道“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不购买的,恐怕没有”;有的学生联系生活分析,觉得不算偷,因为作者只是看了书,收获了知识,对书店没有任何损失……在学生热烈的辩论中,充分体会到《窃读记》三个字中充满了乐趣,也饱含了辛酸。这样分析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锻炼。
二、有效提问要注重“生成”,启迪智慧
老师的提问在书本中,在已学的内容中是没有现成的答案的。而是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或者是刚学的知识,自己进行组织回答解决。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那位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思想感情,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离开外祖父时还是个四五岁的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但在她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多疑问,你能知道她都有什么疑问吗?”这个问题的提出,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组织后得出答案,概括出作者小时候和外祖父在一起的几件事。在找出作者小时候的疑惑后紧接着提出“回想起记忆中的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吗?她读懂了老人一颗怎样的心?”“终于懂了,可是读懂的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啊,从当年这一件件读不懂的事情中,怎么就看到了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呢?”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必须经过细致的思考,经过多种方法的综合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回答的问题具有生成性。这样得出的答案,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回答是一个学习的成果,学生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收获。
三、有效问题的设计要切中关键,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
做任何事都需要目标,无目标就找不到行动方向。我们在设置问题时也要考虑如何把问题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七册的《塔石》一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导入: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近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接着就直接抛出问题:“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课件随机出示相应的美丽的画面: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读课文,读书的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到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美的画面。由一个问题直奔教学的目的,教学效果就大大提高了。所以设计问题时要找寻关键。但如何找寻文章中的关键问题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文章的标题、开篇、篇末;文章中带强烈感情的词语;文章中有深度的特别是议论抒情的地方,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处;文章画龙点睛处,能触发学生想象联想并发展其创造性思维等的地方。
四、有效提问要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笔者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饰演文中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和我,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乘学生情绪高亢时,执教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父亲的话说得对吗?你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顿时,台下同学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生1:我觉得父亲的话很有道理。他在赞美花生时,其实也在说做人的道理。他告诉我们人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做像花生一样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2:我觉得父亲的话不全对。为什么不能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这些水果不但外表漂亮,果实好吃,而且还有营养。
生3:我觉得我们要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既讲体面,又具有花生品质的人。
……
总之,在打造高效课堂的道路上,发挥探究性教学优势、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使我们的课堂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
泸州市泸县海潮镇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