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靳芳琴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教育内容。作为一线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小学数学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在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健康地成长。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本人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六年级在教学“利率”时,可以介绍“利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可以介绍它在农业和农业实验方面的重要作用等,从而渗透热爱祖国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严谨求实的良好习惯。三年级教学中,估算的份量大大提高了,在介绍估算方法时,强调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在我们生活中遇到有些数的问题时,许多时候都只需估算结果,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随时随地伴随在我们身边,通过对估算的认识,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应用题变得活泼、生动了,易于学生接受,也符合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明确学习目的。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知识点,还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抓住涉及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主题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主题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爱科学的教育。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十五页的主题图以及后面的统计图,介绍了我国特有动物的种数、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借此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一年级下册教“元、角、分”时,不仅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l元=10角,1角=10分,还要适时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在教学“时、分、秒”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时针、分针、秒针,还要进行守时惜时教育;在应用题教学中,可结合“植树造林”事例,不仅让学生懂得株距和行距,还要培养学生绿化祖国意识,以及结合诸如节约用煤气、粮食增产等许多具体事例中的数据资料,使学生在解题中受到多种思想的启蒙教育;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随即介绍祖冲之是如何研究圆周率的等历史故事,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等,这些教育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和培养勤思考、善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沟通知识联系,进行辩证法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服务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这样一个科学规律;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小、长与短、高与低、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根据教材内容,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事物是互相联系、变化的,初步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渗透德育
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作为基础学科――数学同样需要补充新鲜的血液,更新陈旧的数据信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我们不仅通过利用报纸书刊、电视广播搜集最新的信息,还可教给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庞大的搜索引擎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介绍解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五、充分发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众所周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再加上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鼓励学生,温柔的话语感染学生。课后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这样学生不仅对学数学产生愉悦感,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教学的责任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细心、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画线画图要用直尺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听课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计算结果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行为教育,也是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途径,并结合学生思想状况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以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