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科学探究中落实课程三维目标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雷赵富

  摘要:三维目标是新课程在教学意义上影响比较广泛的概念,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载体,“过程和方法”是核心,是学习方式的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结果。教师应把它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原则和思路,然后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能力,来确定三个维度的目标。三维目标是从课程功能层面提出的,是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不能将其简单的分解到每节课中。
  关键词: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体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在教学意义上影响比较广泛的概念,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载体,“过程和方法”是核心,是学习方式的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结果。教师应把它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原则和思路,然后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能力,来确定三个维度的目标。三维目标是从课程功能层面提出的,是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不能将其简单的分解到每节课中。物理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的过程,由身边熟悉的各种物理现象抽象出各种复杂的物理概念,通过物理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物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切、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要实现新课程的“转变学生过于依赖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的目标就要在实施过程中以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在过程和方法中寻求突破,精心设计展现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获取信息,培养健康、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从物理学的认知,物理思想方法,物理文化三个方面做出思考。
  
  一、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体验“知识和能力”。充分体现“实”的特点
  
  物理学的知识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概念与规律所组成。从教学角度来看,让学生构建起一个又一个概念与规律的时候,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这些概念与规律背后蕴涵的价值。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和应用的过程,进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情感,形成科学的态度。在确保知识与能力的“双基”底线下,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业的合格者,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时自检。每一课时尽量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检。
  2.协作互检。组织学习小组对“双基”内容进行互检。在互检中发现个别同学有缺漏,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辅导帮助,对于个别学生教师给予适当辅导。
  3.阶段过关。确保“双基”底线工作中,注意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掌握“双基”。
   二、领悟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反映“活”的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有着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替代不了的地位和独特功能。教师们应该充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宗旨就是让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发展,以人为本,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与教师开展良好互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变接受式学习为研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实验能力为主线,体现实验教学对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实践性,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促进学生体验行为的达成。
  2.创造交流、评价的互动空间,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3.反思体验、探究的过程方法,引导学生体验的课外延伸。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像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
  
  三、贯彻物理学的文化,培养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反映“新”的特点
  
  中学物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成为中学物理教学德育的新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进行隋感态度与价值观:疗面的教育比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让性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形成和升华。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必须把它们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和内容中。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造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所以,渗透和体验是达成此目标的主要途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主题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并不等于教师丧失了作用或是减轻了负担,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不管教师是示范者、组织者,还是监督者,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作用应是协调、促进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2]《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3]袁国遗《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
  [4](法)福楼拜著等等,《情感教育》人民文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