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管理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宏远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无奈的叹息:“现在的学生实在难管”。的确,在新的形势下,学生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说起原因,不少人可能会做如下归纳:一是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形成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二是缺少生存压力,家庭条件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读书,不做事,仍然能过上好日子;三是单亲和留守孩子多,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细微的爱护和管理,多数由祖父母抚养,由于溺爱,放任了对孩子的教育管理。
但是,我们更应该反思教育本身。在学校,一切工作都紧紧围绕提高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中心来开展,学生的课程被排得满满的,每天8―10节课,体、音、美等正常教学时间,都被那些参加升学考试的科目挤占了,就连学生仅有的一点自习,也被“负责任”的老师挤占了,站在课堂滔滔不绝地讲解,而这时,我们眼前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昏昏欲睡,呆若木鸡了,更别说教学效果好坏。
试问:“有什么样的机器能从早到晚不停地高速运转而不得停息?有什么样的牛,能整天端坐,一遍又一遍咀嚼枯燥无味的‘知识’呢?”回到家里,听到的又是父母“作业完成了没有?考试得了多少分?考了第几名……”这些让孩子听得耳朵生茧子的唠叨。孩子还没放下碗筷,又是“赶快做作业”的声音。
节假日,孩子又得参加补课班、提高班、特长班、奥数班……孩子没有一点休息、玩耍的自由时间。他们远离亲朋好友,远离美好自然,心思开始闭塞,神情变得冷漠,疲劳至极,麻木不仁,但老师家长又极力对孩子求全责备,力求“完善”,在这种高压态势的攻击下,势必会使孩子不堪重负,形成逆反心理,以至于开始厌学逃学,有些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教育的本身是要让学生先学做人,再求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而最终的结果倘若如此大相径庭,岂不是全社会的悲哀吗?为此,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克服“分数为本”的教育观念。不要忘记学生也是人,而且是心智尚未健全的未成年人,更需要休息需要成长。不能只为中考、高考的录取率、优秀率加班加点,透支学生身体,扼杀学生智慧。“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必须认可学生的不完善,宽容学生的不足,也包括原谅学生的错误。只要学生努力了,那么他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应该欣然接受,适当给予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要求、宽松的空间,学生才不会陷于焦虑,反而会轻松自主学习。不过分干涉学生想做的事情,不对学生设置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有独特的轨迹,要允许学生自己思考,自己选择,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做出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决定,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民主合作,张扬个性,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要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自尊心,树立学生自信心。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自订学习目标,设计学习重点,互相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有大显身手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其民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从而变“死”学为“活”学由“厌”学变为“乐”学。 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学生并不难管,难的是我们不知该如何管;只要我们努力“使学生处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赞可夫语),那么学生就不难教育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