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下面谈下个人看法。
1.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所拥有的巨大的潜能,进而发挥学生的这种潜能。要想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就必须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在老师面前没有拘束感,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取得学习进步的甜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师都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疑解难,以情感鼓励学生,让他们在情感的感染下积极合作学习,互相探究。
2.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这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又是为了让学生在知识发生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创新的方法,培养思考、创新的能力。学生有了参与意识后,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这时必须突出过程的教学。教师要充分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仅享受到了乐趣,而且探究到了规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当成探索过程,当成研究活动,不再是课堂学习的重复和机械训练。这样通过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数学活动,主动探索,体验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从中得到了培养。整个教学过程层层深入,认知冲突不断,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学生不但尝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而且开启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源泉,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
3.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钱学森说过,他在美国求学时的一些发明创造,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自发组织的一个小组,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确实,在数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问的交往活动,这种交往不同于一般的人际交往,它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相互合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从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使他们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尊重他人。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认真倾听大家不同的发言,适时进行交流,让学生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整合交流中的数学知识的掌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7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