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高中物理中差生的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广东省珠海市第三中学 珠海 519000
  
  【摘要】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障碍,学习状态不良好,成绩偏差。针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教学,本文进行一些策略探究,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培养科学探究自主学习能力;渗透物理学科的精神财富等方面。以最大限度实现教育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策略探究 知识与技能 学习方法和习惯 自主学习 学科精神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for the middle and laggard students in learning senior physics
  Lan Ruili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senior physics, ther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some students have much trouble in learning physics, their learning state is not good and their grade is also not good. Aimed at education on these students, the writer has made a research on some strategies, including the style of teaching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 the guidance to the style and habit of learn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ability to explore science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the psychic wealth of physics. The purpose is to achieve the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 goal farthest.
  【Keywords】Strategy research Knowledge and skill Learning method and habit Independent learning Subject spirit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按照现代三维课程目标理念,其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习终生发展所必备的物理学基础知识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可持续发展意识。
  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这部分学生或在心理状态方面适应环境慢、有畏难情绪、自卑、承受挫折能力差,或在学习基础方面具备不够包括数学的运算能力薄弱,或在学习习惯方面无计划、不及时订正错误、不总结分析、不作图、作图不规范,或在思维习惯方面仍靠直观形象思维、不适应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量的增加、空间想象能力差,等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学习状态不良好,成绩偏差。针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教学策略,本文探究如下:
  
  1.重视基础知识的形式过程、抓好基本技能的训练。知识与技能是物理学习的第一要素。只有涵盖了课标中相关模块所要求的全部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等基础知识,才能满足高中现阶段的学习要求,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深造。物理学科在所有学科中具有一些特殊性――现象抽象、理论抽象、逻辑和计算思维严密。即使有的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过,但也可能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不符。这就需要对中差学生进行培养使其具备某些出色的学习个性比如踏实、刻苦,会观察、会思考、会总结等。
  重视适宜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细处着手,采取“分层次、变速度、多铺垫、巧举例、低难度”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成若干层次,递进落实。开始时放慢进度。在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上,做必要的知识铺垫,还要做必要总结和举例说明。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降低学习台阶。初高中物理有很多知识衔接点,如相互作用与牛顿定律、电磁现象与电磁定律等。高中知识之间也有前后联系。如在学习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时,先引导学生回顾研究直线运动的方法、描述直线运动的物理量,然后再根据曲线运动的特点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描述物理量。例如在圆周运动中先用学生熟悉的路程与位移概念进行描述,再带领学生从圆周运动的特点出发用角度来描述。在理解电场的性质、功能关系、电势(差)等概念时,可以用重力场中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高度(差)等知识进行类比学习。这样,在教学时有意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分析与比较,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而使学生学得自然。
  需要明确的是:在教学实际中一定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教材的内容叙述、分析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面都不要一包到底,而是营造让教材、学生和教师在平等位置上共同进行研讨的气氛,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学生开放活动空间,促使教材和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单边向多边发展,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与自主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也许在特定的一小段时间内会影响教学进度,但长远地看,其教学的有效性是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所不及的。
  重视基本知识的形成过程。以熟悉的事例为背景构建物理内容的平台,使抽象的物理学概念及原理易于接受。例如能的转化效率、能的转化方向性、能量守恒等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可通过教材上小汽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轿车的能量流向,及相关文字等熟悉的事例,生动体现上述物理学概念、原理,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接受,落实了课标精神。例如研究动能定理时,先给出一个背景,利用初中动能知识提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问题,然后运用动力学和运动学推导出一个等式,在对等式的分析中得出功、动能、动能增量等概念,使得这些概念的引出自然而协调,这就便于学生认识到做功是动能变化的原因,然后再讨论机械功的一般计算式等,使学生对动能等概念及其相关定理的接触更为自然,对动能定理的本质理解得更为清楚,也从动能变化和机械功计算两方面加深了对正功和负功的理解。
  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的实验技能应包含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采集、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思考等,这些内容除了传统的实验课程外,还可充分体现教材对学生在这方面的锻炼,例如对课本中平抛频闪照片,要求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请分析一下:这个实验结果能验证伽利略关于平抛运动的假设吗?请说出你的理由”,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技能。又如在学习向心力内容时,要求学生做课本上的实验,让学生感觉这时的小球所受绳子拉力不在同一水平面内,但关系不大,因为这里重在体会小球要作圆周运动时必须给它一个拉力,体会向心力的存在,也培养学生动手试一试的习惯;然后再用向心力实验仪进行实验(没有教材上的仪器也可用其他仪器代替),关键在于使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经过相关的实验操作与体验,学习操作和采集数据的技能。

  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高中学习内容多、内容深而时间少,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培养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比如:学会预习――发现问题,学会听课――抓住重点,记好笔记,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解题后反思思路步骤、反思一题多解,总结解题方法规律,单元结束后总结知识网络。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不依赖计算器,要求规范作图、规范书写。
  
  2.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一定量的探究性较强的实验,培养学生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数据处理等科学探究方面的能力,例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可以设计为: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和打点计时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或平抛运动的频闪照片;利用倾斜气垫导轨与数字计时器、利用单摆和数字计时器;另外进行可操作性的比较(包括误差分析)等等。
  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时可用问题系列形式就情就境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操作与思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科学探究。例如在理解运动物体转弯时的向心力时,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向心力是如何产生的。①自行车转弯时倾斜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②滑冰、摩托车运动员转弯时是怎样获得向心力的?③分析汽车在水平路面转弯时,是怎样获得向心力的。④了解并分析火车转弯时是怎样获得向心力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不仅仅使学生知道了这些转弯物体获得向心力的方式,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向心力不是单独的力,而往往是几个力的合力。
  还可通过科学史信息资料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先介绍托勒密、哥白尼、开普勒对天体运动的研究史,说明不少科学家针对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动这一问题展开探究并作出了种种猜想假设,而后介绍牛顿在研究道路上克服三个困难所体现的科学思想方法,其中“笔尖下发现的行星”、“哈雷慧星的预报”等资料是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检验;“把天体的质量称量出来”以及“飞出地球去”等资料则体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利用比较完整的科学史资料的呈现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科学的价值,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当时的思维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利用理论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设置一些研究课题以加强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能力。例如:“研究水柱的射程”、“研究汽车的功率和速度”、“对利用能源的热水器进行分析”、“为神舟飞船设计一项搭载实验”、“电磁波对人类的伤害”等课题都是很有趣的,也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3.重视渗透物理学科的精神财富。物理学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我们人类离不开物理。物理世界是自然世界,具有自然所有的美。教学中可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
  以生活为背景展开物理内容的学习,都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或生产中的具体事物为背景展开的,例如抛体运动是在飞机投弹背景下对运动合成和平抛运动展开讨论的,圆周运动是在开体运动、过山车、汽车转弯等背景下进行研究的,动能定理则是以汽车起动为背景展开讨论的等等,因此学生感觉不陌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
  注重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利用教材中正文、信息窗等栏目反映的物理应用,使学生感到物理学是有用的,进而愿意学习物理课。例如介绍生活和生产中大量的圆周运动事例。讲公路上为什么要限制车速,讲我国在航天方面的伟大成就(我国第1位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舱内展示五星红旗)等内容;讲“伽利略是怎样研究抛体射程的”、“八大行星数据”、“时间延缓效应的实验验证”、“爱因斯坦简介”等内容;向学生介绍科普读物,要求学生进行网上查询、调查访问等,在关注物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之余拓宽思维渠道,增进获取信息的能力。
  尽量与学生共享物理学内在规律的美:物理学力、热、电、光、原子物理等五大板块构建的整个物理体系体现了一种完善的结构美;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把力、热、电、光、原子物理等一颗颗明珠贯穿起来组成了一条璀璨的项链,大到宇宙天体运动,小到光子、电子的湮灭转化,它们的规律无一不包容于其中,这是一种统一的、博大的美;而本身物理学研究的从小到光子、电子的微观世界到一般宏观现象,再从一般宏观世界到宇宙天体的超宏观世界的内容也体现了一种深远的、系统的美;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与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绕太阳的运转相似,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相似,万有引力场与点电荷的电场相似,这是一种和谐的、对称的、相似的美;磁体产生磁场,磁场对磁体产生作用。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电流产生作用。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相互矛盾、相互补充形成波粒二象性。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辩证的美;能够描述或反映一类或几类物理现象的任意物理规律都具有朴素的、简洁的、实用的美等等。
  实际上,对中差学生来讲,物理让他们头疼的最简单说法应该是概念规律不易懂,懂了不会做。如果通过特有的潜移默化培养出他们自己能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某一天能够说出物理不怎么难时,那么,我们做的这一步就算是简单实现了教育的三维目标。教贵有法,而法无定法,因材施教,因人而教。相关的教育教学的策略都有待于在实践中继续发展,希望老师们关注并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何志汉著.《教学论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金星著.《构建中学物理课题教学的现代化格局》.物理教师
  4 沈江天等著.《优化高中物理实验学习动机的教学模式》.物理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