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等原因,客观存在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认真地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加强目的和情感教育,进行教学创新,重视学法引导等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成功地转化学困生。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困生 转化
在数学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其中有智力型学困生,也有非智力型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对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有重大的意义。
1.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1内部原因。
1.1.1意志不强。许多学生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较差,浅尝辄止,只有三分钟热度,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1.2情感不畅。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非常低落、沉闷,没有积极性,缺乏好的情感体验。
1.1.3思维不力。思考问题表面化,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性和规律性缺乏总结,运用知识时,常忽视条件的变化,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概括力和想象力都不够。
1.1.4学法不当。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课堂上缺少解题的积极性,缺乏竞争意识,遇难不究,抄袭了事。
1.2外部原因。
1.2.1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等,突发事件致使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的重创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学生就会丧失信心,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1.2.2教学方法不得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法单调乏味,不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兴趣;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搞一刀切,特别是不能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在课堂提问和练习作业的处理上,使学困生遭受冷遇,自尊心受挫。
1.2.3教学进度过快。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快赶课程,消减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盲目地提高知识难度和大搞题海战术,加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2.学困生的转化方法及措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认真地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小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学困生是完全可能的。
2.1强化目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心理学告诉我们,近期目标短暂但直接,长远目标持久却间接。教师应注意把远近目标结合起来,加强目的教育,帮助学困生克服意志障碍,形成坚强的毅力,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2.2教学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2.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积极进取状态,这样学生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2.2.2加强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不集中、开小差,他们对教师用枯燥无味的语言按部就班式的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为了把抽象思维化为形象思维,把不易理解的概念、定理和法则变得简单明了,教师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表达,因为生动的比喻能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清楚明白,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学困生的注意力。
2.2.3注重情感教育。学困生大多情感丰富,自卑感强,自我评价偏低,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索模式,在学生积极的探索过程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的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课堂上可以有意识地、有选择性地点名让学困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课间可以找学困生个别交谈,询问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发现他们的作业有问题,采用面批的方式,详细讲解,当面过关。在教学中,如果还存在与教师情绪对立的学生,可与班主任一道对这些学生进行家访,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定会使他们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态度,集中精力来搞好学习。
2.2.4实施分层教学。通过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类推进,因材施教。还可单独地对学困生实施第二课堂教学,开设兴趣小组,通过开展数学活动,如讲数学故事、猜数学谜语等来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2.3训练思维,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解题能力。
2.3.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降低起点,减小坡度,避免过高要求,并合理安排进度。对于难点内容,要适当分解,多台阶,小步走。必要时,应适时重复,使其易被学困生接受。在教学中,还应重视信息反馈情况,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及课件制作,加强直观教学,并逐步抽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2把“教会学生学习”当作转化学困生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把独立“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学困生本来智力并不差,但学习很不得法。有些学困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方面与优秀学生没有差异,甚至学习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但学习效果却甚微,常常处于委屈和苦恼的心理状态之中。
怎样解决他们的学习方法问题呢?一是坚定不移地实行“三不加”:“不加时”,即不增加课时和补课时间;“不加量”,即不加大训练量,不增加课外的练习、作业;“不加压”,即不施加压力,不对他们进行诸多限制(如限制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和文娱休息的自由)。二是对学困生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授以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之奔上顺利学习的坦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