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图书馆和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它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高雅的言谈举止等几个方面。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兴趣是求知的开始,只有乐中学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才气和灵性。上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并到图书馆借阅相关的图书,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课才会精彩纷呈。这样,学生自然不会感到累赘和枯燥,而是觉得趣味盎然,且具有延展性。当然,语文教师要兼有学者与诗人的气质,引导学生去长期地接受优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等形式来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如教朱自清的《绿》,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音乐,让学生陶醉于课文描写的场景中。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基础。
  2.体验成功,激发兴趣。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有时是枯燥乏味的。因此,要不失时机的创办一些有趣的活动,如用多媒体演示猜字谜、成语接龙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积累字、词的兴趣;可以运用录音进行朗读背诵,阅读理解训练;可以创建诗词协会,举办读书节,开展阅读能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和成功的快乐,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好习惯能造就人,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督促指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1.让学生树立多读书,读好书的意识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语文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知识相当丰富。从学生接触语文学科开始,语文教师就有义务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任务,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俗话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提高语文素养要从多读书,读好书开始,也只有多读书,读透书,从中汲取营养,才能“下笔如有神”。
  2.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除上好阅读课外,还要把图书馆的好书推荐给大家,敞开图书馆的大门,延长开放时间,拓宽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开阔视野,自由的遨游,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
  3.在练笔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特别是习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课外的一些练笔活动。提高语文素养只注重平时的读写积累还远远不够,要加强课外积累,鼓励自主写作、自由写作、有创意的表达;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手段广泛收集信息,丰富内涵。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如看电视、听广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文学社团等,还可以从人们的交流中获取知识。
  学校、班级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创造性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组织“课本剧表演”、书法、手抄报、读书笔记展等专题性综合实践活动和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积极营造语文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相应的展览、展示,给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要重视加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积极主动的取得社会与家长的支持,共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