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创造教学的立体化情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让学生见其行、闻其声、闻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有效的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步入了信息和网络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社会诸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正受到巨大的冲击。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将多媒体运用于英语教学,它以鲜明的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语言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下面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简单做一个阐述:
  
  一、运用多媒体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贴近生活,具有时代特点的事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创设优美的情景,做到有物有意使学生置身其中,使课堂由静变动,能尽快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深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Christmas Day的学习中,我们的学生一般都没有过圣诞节的习惯,为了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圣诞节的气氛,我制作了一个圣诞节幻灯片:制作出5幅课文主要内容的动画:精心装饰的圣诞树,坐着雪橇的圣诞老人,伴随着优美的圣诞音乐,从远方过来……学生在观看课件的同时,配以课文听力,感受新知识并帮助了解课文大意。
  再比如在学习“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What kind of movie dO you like?”等句型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分别放了各种类型电影,借此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们急于表达他们对各种电影的观点,然后我引入描述电影的各种词汇,让他们用这些词和同伴们交流自己对各种电影的观点,这样英语交际能力自然形成,语言材料被活化,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新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例如:介词的使用一般比较难,因此我在介词的教学中,用PowerPoint制作一幅画面:一张桌子,一只猫在桌子上,问学生“Where is the cat?”,学生回答“It is on the desk.”,然后转换幻灯片,学生根据小猫和桌子位置关系回答出“It is in/under/front/behind/near the desk.”使学生在单词与事物、动作等客观事物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从而获得深刻、清晰的感知,学得快,记得牢。
  例如:教“Do Shopping!”时,首先认识了许多水果,然后用计算机显示水果商店,进行购物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显示多个专营商店,出售特色商品,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商店,教师用鼠标点击,多媒体显示该商店情景,营造商业氛围,学生、教师充当买卖双方,进行口语交际。学生急于表现,兴致极高,效果极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还从多媒体网络中寻找购物的情景对话,真正做到运用媒体寻找信息,利用信息资源自主探究。
  
  三、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只用一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避免多次交换使用录音机、录相机、幻灯机、实物投影仪、挂图等媒介,提高了信息输出量,加快课堂节奏,增大课堂密度,节约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多媒体教学适应现代快节奏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增加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如在学习圣诞节时,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主要节日,并比较中西方习俗的异同,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思维得到拓展。
  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比图形更先进,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例如:在学习制作奶昔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见过制作的过程,所以单纯的讲,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也没有兴趣。我用flash制作了制作奶昔的过程,让学生们一边看一边学习,学生们热情高涨,一节课下来,几乎都能正确无误的用英语描述这一过程!再如在学习制作pissa时,有很多食物方面的名词如onion,salt,sugar,flour,butter,pork,cheese,cookies,donut,soda,orange,juice,等食物和单词学生都没见过,学起来枯燥,难以记住。课前我寻找到这些单词的图片,用photoshop的工具处理,以动画形式设置在图画中并配有单词发音。我点击图中设有单词的动画,让学生看食物图片读记单词。有趣的画面,难忘的镜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他们对单词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可见将多媒体运用在教学上,可以有效地扩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真正实现精讲多练,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成为一句空话。
  
  四、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架起一座桥梁
  
  学习一门语言是离不开它的文化背景的,这些文化背景小到饮食、问候,大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无不渗透在语言中。学习英语语言也如此,它并不是只学习几个单词、几句话或几篇文章,还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化,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否则。你学到的几句英语有可能用不对地方。有了多媒体,为英语教师展示西方文化背景提供了方便,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架起了一座桥梁。教师可以很直观地为学生呈现不同于中国文化的文化场景。
  如在讲圣诞节(Christmas)时,我直接用多媒体展示圣诞节的传说、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让与

圣诞节有关的物品一一出现在屏幕上,看到这些学生们既新奇又兴奋,情绪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争着用英语去说自己知道的东西。学生们在这种图文并茂的情景中,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同时和中国的春节做了比较,我一边展示图片,一边用英语讲述中国怎样过春节,并让学生自己去比较两个节日有什么异同,通过用多媒体展示两个中西方的节日,大家发现尽管Christmas和Spring Festival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但在“家庭团聚”、“全社会放长假”、“节前聚餐”、“儿童有礼物”等文化涵义上却非常相似。原本枯燥乏味的课本内容,以色彩斑斓的图片形式出现,使英语课堂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有其优越性,如果我们只追求形式,盲目使用多媒体,效果会适得其反。当前,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多媒体至上论,滥用多媒体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如果因此而走上了另一极端:“无多媒体不是优质课”,“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课课都用多媒体”。以为多媒体课件用得越多,课就越上档次,把教育手段等同于教育方法,认为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理念便先进。这就与使用多媒体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只有适当的教学教育模式才是最好的,否则就成了花架子。
  
  2.制作课件即备课
  制作课件需要看充足的资料,因而制作课件往往会花去很多时间,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地花时间制作课件,而忽略了备课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要过好教材关和学生关。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备课。
  
  3.过分追求声像效果,淡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具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极大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但在课堂设计和运用时,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花哨的视听与动画效果,导致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的丰富变化上,使学生无法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涵的教学内容,干扰了教学的实施。
  
  4.以视听代替朗读
  多媒体课件集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要求,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的声音越来越小。中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的,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的教学都是不完美的教学活动。
  总之,适时、适度、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英语教学,才能实现了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英语交际运用能力及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又使很多学生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对造就一代跨世纪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