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合作 探究 进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永丰

  摘要:高效课堂一直是教师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如何在45分钟内达到获取知识的最大化,在老师的引导讲解之下,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掌握一节课大部分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历史成绩,已成为值得历史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效课堂;合作;探究
  一、把功夫用在课前
  备好自己的课。要逐步摒弃传统的备课方式,备课要注意:
  1.巧妙设计导语
  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开场白,要积极寻求新材料、新视角、新观点,特别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与身边历史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有触摸历史的“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想听,有探究的动力,自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课堂上去。
  2.变“要点”为“问题”
  传统的备课,教师喜欢将历史的六要素罗列出来: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然后再按照课本顺序,给学生讲解,这样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实质上还差得太远。首先,教师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知识的“容器”,不管喜欢不喜欢,一味的狠装硬装,而你却洋洋自得,按照自己的课堂预设,一气呵成。可能有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跟上,大部分学生却已经昏昏然了,长此以往,队伍越变越小,课堂何谈高效?’其次,这种课堂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只是少部分学生为了求得老师的好印象,家长的期盼,能够参与其中,但是大部分学生精神已经逃离课堂,去享受他们的“自由世界”了,真正能掌握的是那几个所谓的“尖子生”,但是最后评价学生成绩是以全体为基数的,结果可想而知。再次,这种做法,学生对于课堂中的重点、要点、关键点不够明确,学生在复习时,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到点子上,做了很多无用之功,考试结果可想而知。最后,这种做法,只讲究“单枪匹马”“长驱直入”而不懂得“团结合作”“迂回前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是非常有害的。我的做法是:备课把要点设计成讲学稿的形式。教师在备课时,要把要点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即学生要写的东西就是要点、重点、关键点,这样学生就明确了。这就需要教师把手中的备课,变成学生手中的预习提纲,并且让学生预习课本时,用不同的符号,标注不同的信息。例如:碰到不认识的字,在字下画上“・”的符号;不懂的地方画上“?”的符号;生僻的地方画上“,”的符号。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另外,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只红色笔,做讲学稿时,我们用一种颜色的笔,课堂教师讲评时,对于错误的地方,我们用红笔加以更正,哪些知识,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弄懂了,哪些知识还需要加强背诵,学生就明白了。这样,在此后的复习中我们的目标性更强,学习效率自然就高。
  3.精心准备学生的提问
  既然课堂是开放式的,学生肯定会有很多的问题请教老师,这里我在备课时,先预设一些问题,想一想,相关知识点学生会问哪些问题,如何进行回答。一知半解、知之不详的问题,要提前查阅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二、把课堂还与学生
  1.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操作呢?
  (1)分好组。小组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分组要把本班成绩打乱,根据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以6组人为宜,性别均衡,成绩好,中、差均占,但是最后平均成绩各小组要均衡,不能差别太大,平均分差要控制在5分以内。
  (2)组内学。组内成员在课前要消灭本节课所有生字词,可以请教组内成员,也可以自己去查字典,尽量不要带到课堂上来。对于课前预习。课本不懂的地方先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己组内讨论5~10分钟,可以通过“先富帮后富”的方式,小组内成绩优秀者,给其他学生讲解,差生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从而形成统一意见,等待老师评判。时间过后,无论讨论结果如何,都要停止讨论,接受老师的引导。
  (3)学其他小组。各个小组在经过讨论之后,必然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要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并在最后注明第几小组的问题,然后相邻的小组相互交换,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忙解决,5分钟之后,再交还给原组,最后还不懂的问题,等待老师讲解,做到全员参与。这样就实现了组与组之间的交流。
  (4)学习方法的介绍。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尤其对于历史学科,记忆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的好坏,所以一定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介绍、积累。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组内同学可以交流一下记忆心得。
  例1,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这里只需要记忆括号外的内容,可以采取缩略记忆法。
  例2.记忆:
  文圣――春秋 孔子;武圣――三国 关羽;
  诗仙――唐代 李白;诗圣――唐代 杜甫;
  书圣――东晋 王羲之;画圣―一唐代 吴道子;
  医圣――冻汉 张仲景;药王――唐代 孙思邈;
  茶圣――唐代 陆羽
  这里可以采取总结配对记忆法。
  例3.记忆:
  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可归纳记忆为:“一厂、二亿、三岛、四口”。
  2.教师是课堂的配角
  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要变“主角”为“配角”,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穿针引线”,抛弃“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做到精讲。从时间上来讲,绝对不要超过15分钟,讲解学生在讲学稿中不懂的问题、个别学生问的问题,如果和本节课内容相关,那么可以当堂回答,回答应亥言简意赅,不要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如果问题偏离本课,那么绝对不要讲,切忌拓展延伸,偏离主题,喧宾夺主,告诉学生下课再进行讨论。教师讲完之后可以问同学们在记忆重要内容时采取的方法,供其他小组参考,从而找出本节课相关内容最好的记忆方法,并且要将这种讲课习惯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3.加强背诵检查
  对于总结好的知识点,要进行背诵掌握,小组内成员要到组长那里去背诵,过关的标注,没过关的也要标注,让小组长想办法去教他,组长帮助还是不会的,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如背关键句、关键词、考试常考的内容,还不会的交给老师。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检查,对小组内成员进行随时抽查,以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
  三、要精选相关练习
  1.上完课后,教师一定要留适肖的练习
  所谓“适当”首先是时间要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其次,不是做简单的重复性劳动,比如把概念抄10遍。再次,不是为了练习而练习,比如为了应付学校检查作业,而随便找几个题做做。那么应该怎么办呢?练习要紧紧围绕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训练,不要因为惰性,随便从网上下载,或者随便订一份资料,也不管资料是否“繁难偏旧”,是否适合本届学生,是否有些知识已被删除,还让学生去做。这样只能是做了无用功,辅助高效课堂的功能也就无从谈起。我的做法,是精选练习。可以从本省的中考或者本市历届中考的考试题目中搜集与本课有关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权威性强,毕竟中考试卷的出题人都是这方面的精英,所以绝对值得信赖。选好练习后,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可能有很多的问题,不同的问法,不同的角度,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进行训练。题目多说明这一知识点特别重要,学生要更加留意。
  2.要加强与校外兄弟学校的联系
  有机会要到校外听课,看看兄弟学校在讲述某个知识点、某课、某个专题有什么优势,有什么长处,要实行“拿来主义”,取长补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