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农村小学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占海

  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可进一步补充“营养”,促使写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
  (一)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
  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鼓励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兴趣的养成。
  (二)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
  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据此,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实则无法实现新课标的课外阅读标准。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需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一)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因此,教师要着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知识。
  1.故事激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孩子们更是如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注意捕捉孩子们的情感,每每在学生津津垂听,情感交跌之际,戛然收声告诉学生:后面的故事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再不失时机地向孩子推荐相关读物,这样便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科学家和伟人,无不博览群书、勤奋学习,教师应经常向学生讲述这些人物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收获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汇报会,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我是故事大王”、“名人名言接力赛”等,这些课外阅读扩展活动,能让学生多元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可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主动开始阅读时,教师就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善读书。
  1.指导学生制定良好的阅读计划。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的阅读活动始终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能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坚持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要逐步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和家长要经常联系,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2.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教师应指导学生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如,学习了《触摸春天》,就可指导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了《渔夫的故事》,就推荐《一千零一夜》。这样,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了巩固和补充;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
  (1)摘抄评价法。要求学生阅读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文章中精彩生动的词句积存进了自己的“词库”中,会为写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
  (2)写心得体会法。要求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写下心得体会,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会很快得到提高。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喜爱阅读、快乐阅读。我们应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让孩子们闻着书香长大,总有好的东西在时光的过滤中沉淀下来,成为一笔财富。
  (作者单位 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联合乡王三沟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