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生物课学生的参与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荆建国
科学素质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生物等自然学科中。笔者利用生物学科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特点,从多个环节设计生动、充实的生物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认真钻研,吃透教材
任何一个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都要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清楚一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使内容前后连贯,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对教材的透彻理解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条件,而且要设想好每个环节,就好比在脑中演练一遍授课过程。
二、备教材、备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1.生物课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份,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大脑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直接、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抽象、理性的事物感到乏味厌倦。所以,在讲到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时,先展示各式各样的食物,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再因势利导,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种食物……使学生针对疑问阅读、思考、搜索、讨论。
2.要提高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教学过程中,问很重要,也很有艺术性。
生物课上合理的提问,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合理数量、适宜难度、恰当顺序的课堂提问对教学的作用不言而喻。
3.重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学以实验操作为基础,大纲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现象之中。
4.引导学生形成团结合作意识
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的优势,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效发展的需要。笔者在生物课上,采取小组记分制,前后四个同学为一个实验小组,每位学生都负责实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所有的观察、探究实验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小组之间合作才能最终获得实验成绩,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
5.采用比较的方法,实施课堂有效教学
如何帮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系统准确地掌握概念,并从各概念中寻找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1)可使学生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快而准地、由此及彼地认识未知概念,扩大知识范围,加大知识深度。(2)牢固构建知识内部联系,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3)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4)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5)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6.不能忽视的课堂小结
在人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心理学上被称为倒摄抑制的现象,最后获得的信息往往会给人以较为深刻的印象,人们总结为“善始善终”。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如讲完神经调节反射的基本方式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思考“吃梅止渴、望梅止渴、谈梅止渴”这三种反射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学生就能根据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差别分辨出不同的反射类型。
三、围绕重、难点,处理各种教学资源,使课件为教学服务
声色俱全的课件,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自然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这比我讲上一百遍“大自然如何丰富多彩”来得真实、印象深刻。而且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了,我们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植物的生根发芽过程,展示生物的生理过程,模拟解剖动物、人体……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要防止“一按到底”式的模式化课件形式,人随课件走,使课堂失去其应有的活力和生机。
四、注重学生课后实践活动
通过课外小调查、小探究等实践活动,使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和掌握了最基本、最常用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分析、概括、简单推理、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教有所成,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学好、学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形成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