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海燕 冀俊卿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但是抓好阅读能力、倾听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却是数学教育最根本的。读书是吸取前k创造的知识的主要手段,倾听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学生有了这些能力,其他能力的获取和培养就显得轻松多了,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阅读以能力、倾听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谈几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 数学阅读是一个包括诸多认知因素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对所学内容的体验理解过程。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表述单调、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创设问题情景时,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有启发性。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
2 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和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合适的方法来提高阅读效果,也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数学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更是眼、口、手、脑等器官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阅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故事结局已经确定。读后的感想被情节结局所左右,具有被动性。数学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知识必须反复咀嚼,咬文嚼字,反复思考才会明白,它更要求学生直接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质疑。因此,更具有主动性。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教材在出示例题“计算1/2+1/3”后有一段启发性文字:它们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学生阅读后,对“分数单位不同,术能直接相加”的含义并不理解。为此,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整、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进行思考:整数的加减法中“数位对齐”是什么含义?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含义又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实质都是指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样不仅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增强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实现从机械阅读到期意义阅读的转化,真正提高阅读效果。
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使学生真正练好数学阅读基本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才符合现代教育“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新思想。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
二、倾听能力的培养
倾听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修养。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才能开发智力。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可见。倾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但是在数学课上,我们却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积极举手,踊跃发言,但当老师选出―位同学回答时,其他同学就会像与自己无关一样,或讲悄悄话,或发呆,或做自己的事。很少有人去注意别人说什么;一道数学题,老师已经请几个同学讲过了,再请某个同学来讲,结果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沉默是金”。这些现象还有很多,都说明一些同学不会“听”课,不知道如何去“听”课。
1 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使学生想听
数学教学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数学课很难像语文课那样生动、有趣,因此,要想在数学课上激发学生听的欲望,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要设计好教学的环节,并设置好鼓励和激励的措施。
尽管数学课程有一定的枯燥性。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把音乐、游戏、情景剧等引入课堂。如复习“小数的加减法”时,我设计了一个“争当模范营业员和顾客”的游戏,把教室模拟成一个小超市:并请部分学生带一些实物,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
如买一支铅笔0.2元,一块橡皮0.3元,一支水笔1.6元,一共要花多少钱?给你5元应找回多少钱?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优胜者可以做下一轮的营业员或顾客。整节课学生兴趣极浓。专注之至,发言积极,表现欲强,切身感受着数学课堂的“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2 教给学生听的方法,使学生会听
有很多同学当老师说他上课不听讲时,客感到很委屈。其实,他们上课确实听了,只是不知道如何听才有效。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细化了的、可操作的方法。
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应提前到班,督促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因为上课的前段时间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时刻,要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要让学生做到“心静”。学生如果不能心静如水,就不能做到倾听。
其次,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听别人说话时应该全神贯注,要注视老师或同学的眼睛。不能东张西望、心猿意马,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倾听时不能打断对方的话,即使不同意对方意见或认为没有再说下去的必要,也要礼貌地等待别人把话说完;要集中注意力聆听,听懂对方的意思。有些学生能力稍微差些,在听之前,老师要给学生提一些要求,如:“仔细听,想想他哪些地方说得好,跟你想的―样,哪些地方思考得还不够,你想帮他补充完整。”“听完后,让我们来给他当小评委,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这样,学生有了日的,就会更加注意地去倾听。如果有学生―边听―边做小动作,教师应悄悄走过去提醒他,或者把手放在嘴边发出轻轻的“嘘”声,或者做―个“Stop”的动作。
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所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发言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而且能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会
使自己变得更聪明。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适时引导,就―定能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三、计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因此说。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1 新授之前扫障碍,抓住难点反复练。例如:在不连续进位的加法27+45中,当十位上的2与4相加得6时,还要加上7+5进位得来的1,所以2+4+1这类口算练习,必须放在讲授不连续进位加法之前加以训练。
2 知识靠日积月累,练习需少食多餐。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加强平时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练”,即每天练3-5题的计算题,让学生做到天天有“点心”吃,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3 练习形式多样化。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如通过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 举一反三,提高实效。每讲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先集中练习新学内容,再练习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题目,最后把新旧知识串起来练习。
如:学习两位数乘法之后。出示练习题:15×15= 25×25= 35×35= 先请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算,然后思考: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的十位个位数字有什么特点?积的高位数字与因数的十位数字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发现了规律,了解了数据的特征,很快掌握了快速计算方法,接着让学生比赛口算55×55= 65×65=75×75= 85×85= 就会迎刃而解了。
5 练习题的设计要精心到位。练习的选题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
如:有关0、1试题的练习是首选。口算0÷256= 256÷1= 256÷256= 竖式计算时0的位置不同引发计算要点会相应变化,练习题设计就要到位:110x25=250×50= 305×60= 360÷90=360÷9= 另外,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对比,切忌遗漏知识点。要以点带面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倾听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关键是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引导,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作者单位:①尹灵芝镇芹泉小学
②北大街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7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