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诚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诚信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是市场的基础,是行业的源泉,近年来,随着会计舞弊案件不断揭诸于世,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产生了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因此,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制度是我们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就会计诚信及其缺失,谈个人看法和建议以期能为会计诚信制度的建立提供一些积极的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失;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073-01
一、会计诚信的缺失
造成会计失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会计和会计从业人员,敢以身试法?我们的会计、审计制度存在什么漏洞,使造假舞弊者有空可钻?(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常常就是公司的管理层,这造成管理者聘请审计机构审计监督自己的行为,并决定着审计人员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完全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和“上帝”这事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直接土壤。信用关系的实质是财产关系,信用活动产生的制度前提是交易双方必须拥有独立的财产。严格地说,在我国当前产权制度下,作为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并没有独立的财产所有权,他们同属于一个最终所有者―国家;这决定了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这两个市场主体之间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信用关系或信用准则,在不规范的产权制度下,会计诚信已不具备抗御各种干扰的能力,所以,产权制度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制度根源,目前,加强会计师的独立性,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资本仅为30万元,且仅对其业务行为承担有限责任,这种组织形式不利于遏制合伙人的失信行为和机会主义,也就是说如果违规最高赔赏是30万元,相对于预期收益要小,这等于变相鼓励合伙人的违规行为,很容易出现“客户购买会计原则”的现象,使注册会计师放弃职业道德。(二)会计制度规范和约束会计行为的首要条件是制度的完备性,但现实中因会计制度制定者的“有限理论”和会计环境的未来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制订完备的会计制度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会计制度的不完善性表现为:制度疏漏、制度笼统、制度偏离现实、政策不确定。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控基础薄弱,运行机制偏重于事后控制,由于新业务的不断出现,有时候很难找到恰当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加之会计准则一般都是原则导向型,需 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这些都为会计诚信缺损甚至会计公然造假提供了可能。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许多公司便钻这些空隙,或打擦边球。(三)内外监督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到位。从内部看,一些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缺乏透明度,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有些会计主体虽建立了一些内控制度,但制度得不到真正落实,形同虚设,财会部门不能有效履行会计职能,致使人为会计造假行为不可避免。从外部看,外部监督包括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政府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管理和监督主要通过财政、税务、金融、审计等职能部门实施。其中政府审计由于编制、人员限制以及职能的转变,监督重点由原来审计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向主要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因而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有所弱化;财政、金融、税务等专业监督部门又受到工作职责范围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这就需要强化社会审计对企业的监督。而且现行体制下社会审计委托关系存在实质性缺陷。审计关系的确立离不开审计人、被审计人、委托人三个关系人。但在我国很多时候经营管理者是被审计人的同时又是审计委托人,这种双重身份,使得被审计人有权决定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被审计人成了事务所的“衣食父母”,这就决定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住客户而产生偏离客观公正方向的可能。
二、会计不诚信的危害
(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如果市场经济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大量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仅直接危害国家税收,而且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于实际的偏离。(二)危害会计资料运用者。会计资料的质量,不单纯是单位的内部事务,也影响到会计资料运用者及时知悉,充分了解、有效利用跨系资料的合法权益。对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跨系报表,而跨系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障,从而失去他们对会计报表的可信度。(三)危害会计工作者自身 。会计人员不诚信,轻者违背职业道德,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四)危害投资者利益。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郑百文”公司的一个购买了该公司股票的老职工在深度套牢痛心疾首之余,就对公司的会计报表产生了这样的疑虑:到底是股市疯了,我疯了,还是“郑百文”的会计报表疯了?同样,安然公司破产案也让公司员工和股票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为其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也付出了几十亿美元的代价。由此可见虚假会计报告的毒害是如此之大,一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分析报告》也显示: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只有8.45%的个人投资者认为可信,绝大多数的机构投资者都认为是不可信或者不完全可信的。
三、治理会计诚信的危害
(一)加强宣传诚信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诚信的氛围,有效的防范不诚信的行为加大对会计诚实的处罚力度,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切实从根本上防止造假信息行为。(二)健全制度法规和完善监督职能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建立交易双方拥有独立的财产所有权,尽快建立健全会计从业人员独立性,摆脱管理者的领导使造假舞弊者无空可钻。(三)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内部嵇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形成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企业内控体系,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四)加大对会计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效益,使造假者无利可图,并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切实从根本上防止造假信息行为。
作者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杨有红.诚信勤勉是公司生存发展之本[J]财务会计、2002(5)
[2]葛家澍,黄世忠.安然事件的反思[J]会计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1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