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计算机网络化对高等教育变革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网络对教育各层面的渗透与影响已使得教育日趋网络化,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网络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网络技术的应用,而且要将网络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从制度层面推动高等教育网络化。本文着眼于网络对高等教育制度层面的变革,指出当前网络环境下高等教育制度存量不足,及计算机网络化给高等教育工作带来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化;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93.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c)-0099-02
  
  一、计算机网络化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影响
  
  1、计算机网络对高等教育理论教学的影响。开设网络大学,能很好地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局限性,成为又一有益补充。第一,利用网络分布范围广阔的特点,实施网上远程教学,许多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地接受高等教育,大大减少了教室、宿舍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大量节省了高等教育的人力、财力、物力。第二,教与学可以互相交流,即实现虚拟课堂。这非常有助于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只要学生进入网络虚拟教室,其教学模式与现实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一致,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第三,可利用网络举办教学观摩,开展校际乃至国际范围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研讨。计算机网络某种意义上说是全球信息资源的集大成者。第四,计算机网络中的远程教学,可以采用异步工作方式。其特点与电子语言信箱有一些相似之处。接受高等教育者可以不放弃日常工作,选择自己适合的时间上网求读。这将极大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第五,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可以实现学分制,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可以通过选课系统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所需选修课程,测试合格后取得学分。当学分达到总要求时,被准许毕业或结业。
  2、计算机网络对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影响。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一般实验教学都需要在相关实验室中才能进行,需要较多的人才、物力、财力的投入。因此许多高等院校往往减少实验量,有些代价较高或较危险的实验就只能放弃。在网络上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实验室模拟。这可以节省较多投入,实验效果也可以与真实实验相仿,甚至可以实现某些现实生活中难以开展的实验。比如西方发达国家中某些医科大学利用虚拟内窥镜手术训练外科医生,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设想如果让外科医生直接操作,显然可能由于实习学生的误操作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而网络虚拟实验室则恰好可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3、计算机网络对高等教育科研工作的影响。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高等教育赋予的责任之一。必须及时掌握科技动态,站在世界科技最前沿,才能做出有创新意义的科研成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特别是CERNET从1994年开始筹建并实现了与因特网的互联,提供了又一个了解世界科技动态的新窗口。计算机网络应用对高等教育科研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图书资料的查阅更为方便快捷。二是提供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之间或专家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手段,它比直接利用图书资料获取信息时效性更强;可以实现文字、图片(图形)、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同时双向交流。由此可见高等教育机构开展科学研究,整个过程中如果配合计算机网络检索、查新,就可以避免重复选题,避免大量人、才、物的浪费。这一作用将日渐明显。
  
  二、计算机网络化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1、计算机网络化在国外的高等教育工作中早已开始。网络教育的发展和成就已经预示出它将是21世纪国际化、大众化、终身化的基本教学模式和途径。随着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未来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世界各国都兴起了让网络进入校园的热潮。1996年美国民众中掀起旨在推动学校联网的“网络日”支援活动,克林顿政府提出声势浩大的INTERNET II计划,英国政府投资12亿美元用以推进“全国学习网”计划潮流与机遇面前,时不我待,中国大力开展信息化网络教育的时期来到了。
  2、计算机网络化在我国发展的优势和可行性。中国网校在短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发展,参照发达国家网络教育的建设成果,传播界和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论证并在硬件设施、教学理念和教育形式等方面总结了大量宝贵经验。陈至立部长在《教育部200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肯定了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她指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网络教育的发展已经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还指出,2000年是贯彻各项教改精神的关键一年,在改造卫星电视教育网和大幅度提高教育科研网速度的基础上,教育部门将加快教育信息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大力支持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
  中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赞扬,尤其是介绍各地中小学网校建设经验的报刊文章更是比比皆是。但比较上述各类网校的数量、比例及教学目的,中国网校的发展状况仍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首先,中国各类网校在结构上相对比例失调:虽然从1995年起,400多所高校就开始受益于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但时至现在,高等教育网校充其量只有30多所,只占基础教育网校的七分之一。加入世贸,中国即将面临世界上最为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也是中国直接跨入知识经济的千年良机。机遇与挑战面前,高等教育网络化无疑是现阶段最大限度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捷径。而目前中国网络教学集中于中小学基础教育,不考虑社会效益盲目进行静态投资和重复建设的状况一方面是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则不可否认是未能就教育投资进行科学研究和规划的结果。这种结构布局不合理造成的事实性浪费显然有悖于我们当前任务的轻重缓急和中国经济建设的长期战略。
  其次,认为中国网校仍然未能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根据我们的调查,发达国家的基础网校多为学术机构设立的课外辅导项目,力求通过实验等亲身参与方式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并提高其思维和动手能力。如加拿大“协同直观化”项目在网上组织的酸雨实验,要求儿童自己收集、分析数据,回答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以便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国不少网站由于没有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只是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但在网上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多媒体课件的搭配比例等诸多问题上都走入了误区。
  
  三、计算机网络化给高等教育工作带来的问题
  
  1、网络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1)互联网的全球性特征,导致青年学生思想价值混乱。网络是打破人们地域和国界的全球性媒体。在网上,由于技术的原因,现在没有也很难做到对所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人们都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使得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充斥网络,淫秽、色情、暴力、丑恶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这些造成了青年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社会责任感弱化,身心健康受到侵害。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征,使得西方文化的渗透加剧。如今在互联网上,西方发达国家垄断着网上的信息资源,能够通过网络向全球受众不断地传递文化信息,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思想阵地,使青年学生形成西化的倾向,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淡薄。
  (2)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造成青年非人性化倾向增强。网络将各个地方的站点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这样,全球实际上有两种存在,即领土意义上的社会存在和虚拟的社会存在,这两种存在之间的反差十分巨大,造成了许多青年逃避现实,不愿回到真实世界中来,患上了网络上瘾综合症,成为视频白痴。同时,人们摄取信息时越来越依赖于间接的和抽象的符号系统,使他们以一种彻底的外在化、符号化的方式和冷冰冰的操作伦理来对待整个人类和真实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困难。由于具有可视性、亲和感的人际交往机会大大减少,个人也会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有些甚至产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只会纸上谈兵,无法面对真实的社会。
  (3)互联网的隐蔽性特征,导致不道德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在每人一机的环境下,青年学生不必受外界的约束,同时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而不会被人觉察。据统计,目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而且这1%中,只有4%会被监控。行为主体的这种相对隐蔽性,使得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
  (4)网络的交互性和平等性,致使对教育者的权威受到挑战。当互联网成为第四媒体的时候,它就有着与以前的大众传媒的不同特征,即平等性与交互性。许多青年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灌输,而且要求进行对话,对高校学生工作者的权威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2、网络化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所谓网络教育(E--Learning),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员通过PC机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其主要表现在:1、人们的知识主要从网上获得。2、自主学习将替代灌输式教育。3、教学手段和学习场景将成为虚化。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这样一种教学形式,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荣幸(1982-),女,汉族,北京市大兴区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贸易专业
  
  参考文献:
  [1]邓尚民等.中美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0
  [2]陈尔.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兴富.远程教育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2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