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生动有趣的作业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鹏飞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如何设计好数学作业,给学生提供富于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趣味性、层次性的作业材料,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是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一环。
  生活化作业设计
  作业生活化为学生创造了一条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通道,他们会带着好奇心主动探究新问题。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可设计了如下的活动方案:1.创设情境:同学们,学校决定准备把阅览室地面重新用地砖铺一下,你知道需要多少费用吗?让我们当一回小小的预算师吧!2.呈现主题:完成装修阅览室的预算报告。学生先测量出阅览室地面长和宽的数据,再计算出面积。3.小组调查:3~5人为一个调查小组,去建材商店调查装潢材料的价格、尺寸、包装等信息,综合考虑既省材又美观大方等因素,最后完成预算报告。上述活动将学生完全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根据“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点,设计一些合作、实践型作业,让学生走向社会,把在“数学小课堂” 中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大课堂”之中,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确定方向”一课后,每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都是边看方向板边说出游览路线的方向,那么怎样将书本知识在生活实际中运用呢?偶然间看到学生们做操时那快乐的样子,想到何不把枯燥的辨认方向变成鲜活的学生乐意接受的肢体语言――手势操呢?于是可布置了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设计手势操帮助辨认方向。面向北,上北、下南、左西(左手),右东(右手);西北、西南(左手),东北、东南(右手)。像做广播操那样,记住每个动作表示什么方向和它们出现的先后次序。交流时,一位学生说:“即使我们在荒郊野外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只要有太阳,我们就不会迷路。大家知道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们只要伸平左右手,右手指向东,这样北面就能确定,其他方向也就能确定了,很快能走出荒野。”多好的发现啊!学生恰当地应用肢体语言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从简单的动作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让思维在手势操中得到深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趣味化作业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掘,这样学生会更主动地投入到作业中。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设计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扮兔妈妈,分一分学具中的萝卜。“小组内平均分4个萝卜,怎么分?组内平均分5个萝卜,出现了什么情况?6个呢?9个呢……”把分萝卜的结果制成表格:
  “猜一猜,分10个萝卜会有什么结果?11个、12个呢?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通过一系列分萝卜的活动,为学生理解“余数产生”提供了实践经验,然后再从实践活动中小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最后再总结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也就顺理成章。学生在有趣的“分萝卜”活动中自主掌握了新知识,使一节枯燥难懂的计算课变成了一堂有趣易懂的计算课。这种作业十分适用于低年级的计算课,然而关键在于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需要出发,合理设计作业。
  探究性作业设计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设计了一个探究性作业:“国庆节期间,华联超市准备进行巧克力‘买二送一’促销活动,现在将三盒巧克力用纸包装成一盒,哪种包装方法用的纸最省?为什么?(一盒巧克力的长、宽、高分别是3分米、2分米、1分米)”这种习题看似简单,但对于一个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于是让学生用三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学具来代替巧克力,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拿笔算一算,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学生汇报时,发现有三种不同包法并选出了用纸最省的包装方法。这种作业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搭建了个性发展的广阔舞台,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分析比较,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策略。在形成算法多样化的局面后,学生在应用中才会意识到算法优化的必要性,而学生进行算法优化是一个缓慢的、需要长时间感悟体验的过程。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适合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1)优化的时间应在学生对各种方法充分感受之后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课程新理念在课堂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之一是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对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过早地进行优化,势必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对算法优化一定要在学生对多样化的方法有了充分的感受后才能进行。否则,一方面,方法是多样化了,可学生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方面,学生不经思考就用别人的方法,长期下来,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
  (2)优化应通过交流、比较,最后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在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方法进行优化时,教师不要强制学生去接受哪一种,也不能简单地规定某一种统一解法,而应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广泛的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最后让学生主动接受某一种或几种好方法。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生“好坏”标准也不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方法。
  操作性作业设计
  学生的数学作业应该活动化、具有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探索、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完善知识建构。例如,教学“三角形认识”后,设计这样的作业:一根30厘米长的绳子,从任何两个地方剪断或折叠,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通过多次实验、操作、观察、思考、比较,最终得出“两端的绳子之和大于30厘米的一半就能围成三角形”,还感悟出“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在这样的操作中,除了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究、发现规律性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操作性作业要尊重学生喜欢的方法,才会形成多样化的局面,才能为算法优化提供可能性。如在教学“乘法的认识”时,课始,学生没有学过乘法,都是用加法来数数,看到一些物体,有的学生会几个几个地数,而有的学生却依然习惯一个一个地数。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认为因他的方法麻烦就予以否定,而应给他时间去调节,让其有一个内省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应被教师的说教所替代。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和接受习惯是必要的,这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这样学生容易通过个体与个体间的思维碰撞自觉完善、调整,进而去优化自己的方法。对于没思考出方法的学生,就更需要倾听与接受了。只有具备这种良好的习惯,他们才会接纳与自己已有认知、已有经验最近的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观寨校区观寨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