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斌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谈及阅读,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长期以来,在数学学习中,困扰学生成绩的“题目没有看清”、“理解错了”等等因素,归根结底却是数学阅读能力差所致。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过多地追求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却忽视在语言文字中理解数学。“数学阅读”已成为现代数学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其实它和语文阅读一样,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数学阅读内容的指导
1.阅读数学故事――体悟数学学习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记得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小数点引发的大悲剧》,讲的是前苏联著名宇航员科马洛夫一个人驾驶着“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返航时,由于地面工作人员在处理数据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导致宇宙飞船的爆炸,宇航员遇难。其实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教师可以呈现大量同类的数学故事,来触动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小到认真仔细地读懂、理解、做对每一道数学题,大到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
2.阅读数学典故――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秉承优秀的数学文化
数学的长河源远流长,一个个数学典故犹如一叶叶扁舟,载着孩子们在数学的长河中遨游。像《圆周率的故事》、《米兰芬算灯》、《笛卡尔的故事》等等,让学生感受一个个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是怎样被发现,并经过怎样艰难的演算及证明而总结出来的,让学生受到数学的洗礼,产生崇拜的心理,感受数学的神奇与美妙。
3.阅读生活数学――运用数学的眼光来解读生活、了解社会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利用数学方法服务、改造客观世界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实现“生活――数学――社会――数学”的不断往复,数学文本知识才会产生质的转变,真正根植于学生心中,在学生头脑中成活起来。正是通过这种数学阅读,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产生让学生亲近数学的心理。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学习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思路、顺序或步骤去感知信息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透过表面的文字信息,深入理解其表达的内涵,通过主体的分析与思考,去获得理性的概念或结论,这就需要良好的边读边思的习惯。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只读不思,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其义”也很难“自见”。就数学学科而言,由于其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无一不是思维的结晶,所以离开积极的思维,根本无法掌握数学知识,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让思维灵动起来是数学阅读的灵魂和归宿。
1.出示提纲导读
出示提纲导读是学生初步形成看书习惯后,开始带着问题和任务独立阅读。由于学生刚开始独立阅读教材,往往是走马观花,抓不住重点、关键,不知如何动脑,因此教师要设计阅读提纲引导学生阅读,以唤醒学生的积极思维。
2.读练结合
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实现思维的主动发展。
3.开展数学阅读交流活动
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阅读能力有异,学习自觉程度也不一样,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数学阅读的经验,无疑对大面积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大有裨益。一般来说,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总是在班级集体中进行的。班级集体的学习气氛、志趣相投的同学之间的影响,会有形或无形地影响其他成员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千方百计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为他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
4.练习撰写小论文
在阅读、交流的基础上还要适当地指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或数学小论文,读写结合,手脑并用,促使思维的发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经过长期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能把这种习惯迁移到其他学科上,实现思维的升华,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艰巨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每一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都需要数学的支撑,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小而言之,以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大而言之,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十里坊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