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提问式”教学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勇刚

   一、“学生提问式”教学实施的原因
  
   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较多地沿用了凯洛夫“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即“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五步教学法。随着新课程新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有人提出了“问题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张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这样一来,教师往往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预先设计好的问题上来,过分重视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因循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教学模式。造成教师在教学中,以“满堂问”来取代“满堂灌”,高频率、低效率地向学生提问,甚至为问答而问答。课堂中学生忙于应答,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去探究学习。所以说,“问题式”教学方法美则美矣,但还停留在一问一答的层面上,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机械地走,一旦解开了这根绳子,学生便无所适从。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养成对文本发问的习惯,自问自答,无法解答的则请教师集中点拨,并由课内拓展课外,举一反三,教学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提问式”教学实施的模式
  
   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为了实施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维能力,我们进行了“学生提问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从程序中不难看出,学生活动的每一步都有相应的教师活动,使教与学的两种活动有机结合,使教师这个主导真正通过学生这个主体而发挥作用。这样通过师生互问、生生互问,把本属于教师的“专利”――“课堂提问”大胆地还给学生,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教学目的。
  
   三、“学生提问式”教学实施的关键
  
   实施“学生提问式”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学生能提出问题。因此,在“学生提问式”课堂教学时,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使质疑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自觉行为,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在“学生提问式”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对“学生提问式”课堂教学而言,问题的提出最重要。因此,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允许学生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甚至可以让学生不必举手就可以站起来发言、插话。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因未得到教师的许可而失去发言的机会,这火花就会随时熄灭。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问题时,允许学生另请同学帮助,而不必由教师来指定。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问题提不到要害处,这时教师更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也有成就感。教师只有积极创设和谐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积极主动思考,勇敢提出各种问题。
   2.指导下问所在,引导学生善问
   在“学生提问式”课堂教学中需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高层次思考的问题,告诉学生提问应该追求高质量、有创意,不只是提出问题即可。要使学生善于提问,首先教师就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尤其是看似无疑处自己是如何提出问题的,以便学生借鉴。同时要启发学生如何在平时的学习中琢磨提问的方法,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入手处,这入手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可以从字词入手下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不理解的字词或是含义深刻的字词,这里就可以提问。②可以从关键句子入手下问,关键句子往往也是深刻含义所在处,抓住关键句子入手提问,往往能一语中的。如教《游褒禅山记》时,有学生抓住第三段末一句“此余之所得也”提问:“得到了什么?通过什么得到的?”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文章“叙”和“议”两部分的内容。③可以从课文题目入手下问,课题是文章的精华提炼。如教《琐忆》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要以‘琐忆’为题而不是‘鲁迅先生二三事’呢?”这个问题提到点子上,学生讨论后了解到文章写的虽是小事,但含义深刻,而且这样的事很多。④可以从课文内容的矛盾处、重复处入手下问,有不少课文在内容上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其实正是作者落墨的着力之处。如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正引导学生品味“轻轻地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句里的动词时,有学生突然发问“前文讲到这块石头是林冲用来挡住庙门的,陆谦等三人都无法推开,为何此刻林冲却能轻轻掇开?”这一问,激起了千层浪,学生热烈发言后,一个“热血沸腾、举动坚定果断、动作干净利落、从苟且到反抗、挣脱了种种羁绊的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⑤当然也可以从课文内容入手下问,针对课文内容,陈述自己的见解,如教《祝福》时,有一学生模仿《项链》一文的问题“假如佛来思节夫人把三万六千法郎退还给玛蒂尔德会怎么样”,提出:“假如阿毛没有被狼衔走,那祥林嫂会不会改变‘穷死’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呢?”这一下,学生们热烈讨论,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⑥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互相之间进行提问等。如教《我为何而生》时,就采取了学生之间互问互答的方式,效果较好,既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考,锻炼了思维能力。总之,这些入手处很多,不一而足。
   另外,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提问加强对学生提问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思维品质,帮助学生整理思路,使头脑中的疑问变得具体、清晰。
   3.培养提问习惯,促使学生常问
   知道了问什么,怎样发问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在“学生提问式”教学中需要学生主动地常常提出问题,这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己处理文本,自觉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反复提问、钻研、探究,能针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询问他人、请教他人、和他人共同探究,才能实现“学则思”“思则问”“问则通”这一过程,使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鼓励学生去做。①针对文本中的语文知识和思想情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试着给予回答。②先不要过多地去顾及问题的质量档次,随时记下自己不能回答的问题,建立问题库。而后再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③学会由文章的一个主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各种问题。④大胆地毫无拘束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多提出高层次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学生按照以上几个方面去做,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便能逐步养成经常提问质疑的良好习惯。
  
   四、“学生提问式”教学实施的意义
  
   1.是现代教育观念的体现
   现代教育观更关心的是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把这看作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分歧之一,他提出了相应的五个教学步骤:设计问题情境、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从事必要的观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方法是否有效。这五步中关键一步是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所规定的问题,也不是教师主观的问题,这和“学生提问式”教学的关键是相一致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数是学生阅读文本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来的,是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表现,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传统的教育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全懂了,导致我们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现代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甚至可以说,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教师也回答不了,那才是非常成功的。国外教育家有一种说法: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学生提问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乃至高质量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质量是以传授知识量的多少和学生掌握程度为评估依据,而现代创新教育的质量是以在多少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和思维发展的可能性为评估依据的。
   2.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学习方式的变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迫切要求,“质疑”被看成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质疑”成为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而“学生提问式”教学的模式正是实现这一环节的最好途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不好的教师给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我们不要满足于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主动地探索真理,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3.是学生主体呈现的标志
   在现实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占主体地位的是教师。课堂上,只见教师喋喋不休地对课文讲啊讲,或者问啊问,很少甚至没有听到学生提出问题的声音。这种教师把持着话语霸权的行为,客观上扼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权力。学生只能匍匐在教师的话语霸权下洗耳恭听,忠实地复制教师的话语。在“学生提问式”课堂教学模式中,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然后全体同学共同讨论、争论,最后得到结论。这充分发挥了教学民主,使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学习,使学生从等待答案到寻找答案,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找回主体地位。
   4.是学生思维培养的需要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是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体现,是一种流动的、开放的信息交流活动。在“学生提问式”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既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确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一条主要渠道,更是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的有效方法。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小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学生提问式”教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和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问题是学生思维的“泵”,如果一个问题提得深、提得尖锐,学生学习时必然会注意分析,从而学得深,学得透,也培养了学生严密思维的品质和勤于思考的习惯。
   实践证明,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学生提问式”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提问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从而为学好语文乃至各门学科都奠定良好的智力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综合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