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影响教育公平因素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静

  摘要: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民主化的原则之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 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绝对的教育公平可能只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家庭环境、 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三大因素。减少其影响力度,一是 应提高全民素质,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二是加大教育投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 的教育差距;三是设法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获得个体性和整体性两方面的发展,使 教育公平的学校因素减少或降低。
  关键词:教育公平;因素;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4-0013-02
  
  一、教育公平的含义
  
  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民主化的原则之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世 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对教育公平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科学分析和研究我国目前的教 育公平问题,对提高我国人口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 国教育公平的研究涉及四个方面:第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只有尊重个体发展的 教育才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第二,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原则。第三,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即 要使 每个人有均等的入学机会,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平等的对待,有均等的学业成功的机会。第四 , 区别对待原则。由于教育的结果会因个人诸如天赋、机遇、主观努力等的不同而不同,故要 实现教育机 会均等需对每个个体予以不同的教育待遇。概括起来,教育公平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 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从而促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与自由发展理想的 实现。
  
  二、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
  
  科尔曼是较早分析教育不公平根源的教育家之一。他认为,完全的教育机会均等只是一种理 想, 只有当全部校外差别影响消失时才能实现。这一条件只有在寄宿制学校创建以后才可能实现 。由于校外影响的差异性,教育公平可能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目标,永远不可能实现。制 约教育公平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1.家庭环境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父母所受的教育及其所属阶层的 不同,造成了个 体的客观差异。家长的文化水平影响着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具有明显的群体 性特点。一般来说,来自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的孩子更多地接触到的教养类型是民主型 ,而低社会阶层的孩子接触到的更多地是专制和支配型的教养类型。研究发现,教养类型和 孩 子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由民主型家长抚养长大的孩子具有更强的认知 能力,有较好的学业成绩和较强的学校融入感。他们给孩子设定了清晰的标准,并希望他们 遵守。他们用成熟的方式对待孩子,要求孩子按照规则行事。这些父母鼓励他们的孩子发展 独立性和自主性,并与孩子实行公开的意见交流,在交流中他们会考虑孩子提出的意见、看 法和观点。而专制型家长要求孩子高度服从,很少给孩子以回应。另外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 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制约着母亲和孩子交流的内容、方法和质量。接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母亲 ,会从他们较熟悉的背景中把有关的概念迁移到较新颖的学习任务上,从而协助孩子掌握任 务要求,并寻找、总结今后完成类似任务的方法。教养类型会因家长的文化水平、社会阶层 的不同而不同,而且教养类型预示着学生的学业成绩。虽然一个家长的文化水平并不总是该 学生的父母的教养类型的可靠指标,但特定社会阶层和文化中的父母具有某种对待孩子的特 定倾向,他们与孩子互动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家长的经济地位决定儿童的学业成绩。在任何一个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中,学生的成绩都会 是各不相同的。有许多倾向表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关,而且这些倾 向已经被许多研究所揭示。更多的家庭收入就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如更多的书籍、更好的玩 具、更丰富的学前活动及音乐、美术等课程活动,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除直接的学校环境之 外的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机会。当这些孩子进入学校以后,他们常常已经知道如何阅读,与 那些来自资源相对贫乏的同学相比,他们之间已经存在了差距。到了学校教育这一阶段,家 庭经济环境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更趋显著。更好的经济条件,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如可以 选择更好的地区、更好的学校接受教育,可以选择更好的教师进行各科文化课的补习。来自 低社会阶层的孩子,他们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只能就近入学接受教育。所以,低收 入家庭的孩子虽然有的智力出众,但通常所取得的成绩都要比他们实际 应该达到的水平要低一些。教育的不公平在家庭教育阶段已现端倪。
  2.社会环境的影响。从社会教育方面来说,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一个接受 教育的个体是生活在教育资源相对富裕还是贫乏的地区,他们的成功机会迥然不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西部之 间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已突显出来,这必然会影响资金、人才等教育资源的流向。一方 面,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造成教育投入增长缓慢,有时甚至出现负增长。而东部沿海 地区和中心城市地区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能力保证教育投入的较快增长,再加上教育资源原来就具有的优 势,必然造成“贫者亦贫,富者亦富”的状况。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因其自身的区域优势,能够引进大量的人 才,而广大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却人才奇缺,不但难以吸引外地人才,就连本地区的人才也难以留住。在这种 情况下,西部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和人才出现严重的“贫血”现象。相反,经济发达地区却出现了人才饱和及人 才浪费的现象。义务教育资源的区域差距不仅存在严重的“马太效应”,而且义务教育资源在城乡和区域之间 的分配仍然很不均衡,很不合理。据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课题组2004年正式发布的《当代中 国社会流动》报告数字显示,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入是5 800多亿元,其中用于占 全国人口不足40% 的城市的投入占77%,而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人口仅获得23%的教育投资。教育投入差距如此悬殊,对 我国整体教育公平已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教育公平,更是关系到区域之间的教育公平 ,关系到占我国人口较大比例的农村人口这一群体的教育公平。总之,缩小区域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尤其是 缩小义务教育资源的区域差距,是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课题 。
  3.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教育不公平,即使在同一地 区、同一学校,教育的差距也不可避免。科尔曼在他的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机会寓于某种特定 的课程之中,机会的多少视儿童学习的课程水平而定”。每个教师由于他的价值观、学生观及其专业水平等因素的 影响,对课程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那么教师对课程理解的差异必然影响教育公平。比如,热爱教育工作、 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会有“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师表”的荣誉感、“传道授 业解惑”的自豪感 、“教改先锋”的优越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工作,以深切关爱的态度对待学生。相反,抱怨收入微薄 、地位低下,认为大学毕业从事教育工作是无奈之举,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师,是无法产生热爱教育工作的敬业 精神和深切关爱学生的真挚感情的。这二者的差异必然影响学校教育的公平性。另一方面,教师的学生观也 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公平性。有着“不平等学生观”的教师,会因为学生的家庭出身、学业成绩、 性格喜好等因素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有着“平等学生观”的教师对学生则是一视同仁的,这两者在对学 生的同一种表现或行为的态度――鼓励或批评上,是大相径庭的。而经常受到教师赞扬的学生,学业成绩一定优 于被教师忽视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不等而使受教育者个体的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过程的 不公平,这一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在同一学校,在专业能力水平相对高些的教师教育下的学生,和专业能力 水平相对低些的教师教育下的学生相比,其学习能力及学业成绩明显高于后者。
  
  三、减少教育公平影响因素影响力度的对策
  
  1.提高全民素质,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应采取措施,引导不同 社会阶层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大张旗鼓地宣传非暴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创办家长学校,让不同社会阶层的 家长互相交流学习,让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在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尽量避免。更为重要的是,对农村和边 远 贫困地区的教育给予更多关注,大力加以扶持。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图片、文化知识 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家长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2.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力度,逐渐消除影响教育公平的社会性因素。一方 面,国家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教 育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加强对边远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确保边远地区和偏僻省份的同龄人能有同等的机会接 受教育。要采取措施为西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条件;采取优惠政策导向,使东部发达地区向教育基础薄弱的中西 部贫困地区实施对口支援,通过支教或远程教育等形式,提高中西部地区教师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加大 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增加农村师资力量,确保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帮助薄弱学校完善办学条件。在人事制度上,制定有利于优势学校教师向薄 弱学校 流动的工资待遇、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以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 的师资水平,从而减少并逐渐消除有关社会性、学校性因素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3.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让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完 善人生 观、价值观、学生观,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更为重要的是,在不断的学 习与研修中让教师开阔眼界,发挥“帮”、“扶”、“带”的作用,使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 素 质和能力水平获得个体性和整体性两方面的发展,进而使受教育者因学校教育者的个体差异 而受到的不公平的影响缩小化,从而使教育不公平中的学校因素的影响力减少或降低。
  〔责任编辑:吕增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7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