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智 洁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边讲边练。
我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兴知识茫然无措,上过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 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每一个班级,总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全是个“电脑盲”。因此,在辅导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作出不同的解答。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也可以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或者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整个辅导过程,老师要站在与他们平等的角度,切忌不耐烦,也不要因为问题简单而嘲笑、训斥学生。
3 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多是利用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 演示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5 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节课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和我一起进行辅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效果不错。
6 分层次教学。、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很多学生家里有计算机,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参加过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了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同学们认知计算机,培养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始学习新一类内容时,先测试一下,基础薄弱的学生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我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
实践证明,这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任务结束时,他们不仅学会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