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萍

  似一股春风的初中课改,自2001年始至今已走过八个春秋,在信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并与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时代,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怎样持续改进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如何更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呢?
  
  一、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注重导入和运用短期目标激励
  
  由于短期目标是推动初中生心理活动的主要动机,因此。在每节上课开始时,教师可先说明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先将目标明确,以树立本节课的短期目标。然后将“短期目标”实现之后将给学生带来的实际“利益”生动地提炼出来、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从而有的放矢地明晰强化“近期目标”,调动起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另外,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甚至也可以将“享受一段集体自由上机时间”设定为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期望目标之一,同时,借此将学生的日常“自由上机”行为模式纳入教师视线监督范围内,实施必要的引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实践证明,在每堂课教学一开始就设定和展示的这些具有吸引力的实际“好处”――即短期目标,将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目标事半功倍。
  
  二、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在每堂课的教学情境创设时应灵活、充分地利用那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新闻作为学生学习的情境,同时在这些新闻、事件创设的情境中,设定具体的操作需求,使相关知识、方法的传授,在具体的任务中展开,自然产生出一些操作需求,组织学生从每一个需求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或新闻作为他们学习情境创设的基本素材,将课堂教学目标融入其中,我们就可充分利用这些事件带给他们的震撼与感动,有效调动起他们的兴趣,为课堂教学营造理想的氛围。同时,如果能利用学生们难得的注意力聚焦与兴奋,结合这些新闻、事件包含的要素,将规定教学目标中的技能与方法融会其间加工成“现实版”的任务完成需求,从需求中,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则更利于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三、给学生一个充分的自我展示平台
  
  初中生们随着自我意识的高涨,越来越注重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给他们一个充分的自我展示平台,既可促进他们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又能同时使他们主动发现自己以往认知上的不足或错误。这也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学习即试误”理论――桑代克认为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如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一个特定问题,每组指派一名“代表”进行操作,其他同学负责帮忙指导自己组的这个“代表”等。
  
  四、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初中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已使他们能够在观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细微之处,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因此,在每次操作完成后,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这次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应掌握的命令。这样由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内容,在效果上往往会比老师用书本上标准语句说出来的更容易被其他同学理解和接受。
  
  五、注重对以往知识的复习巩固,同时给所有学生留出实践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每一节新课讲完之后的下一堂课上,需及时地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式的实践巩固练习,此过程中应尽量组织全体同学在计算机上动手操作,这样可与前述相关方法形成互补,夯实教学效果。
  除采用以上方法外,在日常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还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延展性教学,有目的的向学生展示课堂上的知识对他们平时的计算机应用是切实有用的这样一个事实。当学生们发现老师上课讲的知识能够解决他们平时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他们就一定会积极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任务。
  2 在完成教学任务前提下,还可以“以学定教”,适当引入学生特别感兴趣但教材上没有的实用、健康内容,如新近上市的工具类软件应用知识等。
  3 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因此。在教学和平时的指导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给学生留出自学探究的空间,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会比老师直接告知的知识记得更深刻,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总之,要想真正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实效,就必须紧密结合初中阶段学生自身认知、心理和性格特点,联系学生经由自身日常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与兴趣点,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切实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责任编辑 王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