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戈树岩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造诱因
教学实践中,积极寻找可使学生产生数学化的问题,把大量的数学题材置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善于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见解,展开争论,识别真伪,从而逐步使学生养成敢想敢问的习惯,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增强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获取成果。
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可以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发表见解,提出新奇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敢于标新立异,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也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性。
二、尊重并保护学生的思维创意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张、活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保护学生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思路、观点,如果是正确的,一定要给予明确的并且积极的评价;如果是错误的,一方面,要通过反例或说理使学生明白其错误的确定性,另一方面,还要从其思维中可取的方面给予积极的鼓励。
三、展现数学创造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其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让学生看到思维过程,意在使学生能从教师的分析中懂得怎样去变更问题,怎样引入辅助问题,怎样迂回障碍,使之柳暗花明,得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十分注重展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而不是过早地把结论简单地告诉学生,以培养其思维的探索性。
四、解题教学灵活多变,开拓思路
数学解题是数学学习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训练,鼓励学生在动态中思维,主动探索,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提高学生解题的技巧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创新性。
(1)一题多解在数学解题过程中,鼓励学生善于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数学公理、定理和数学方法解同一数学题。
(2)多题一解许多数学题虽然题型各异,表面上看没有什么联系,但它们的解题实质、解题思路往往是一致的。对这类题进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收敛性,促进学生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3)一题多变适当变换习题的条件、所求问题或习题结构,使之形成更多的有价值、有新意的问题,使一题变成多题。学生在解这类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会随着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和应变性。
五、提倡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是对创新思维始于“问题”非常科学而辩证的阐述。爱因斯坦本人就是从“如果一个人以光的速度追赶一条光线运动”的想象出发,最后建立了轰动世界的“相对论”。因此,我们常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思维,更谈不上数学创造性思维。
六、建立数学课外活动小组,多渠道开发学生思维
数学来源于实践,大自然、社会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设立学生的课外组织,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广泛地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广阔天地。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上去认识、发现各种数学现象。如造型各异的建筑结构就是运用几何图形与代数公式设计建造而成的;许多自然景观无不与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相联系。通过对大自然的认识,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索数学的激情与创造的动机,令学生在感知数学现象的基础上引起情感反应,产生积极联想和深刻理解,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积极地鼓励学生多思考,使之学少悟多,实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创造,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宽,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开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必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847.htm